钱仁康(1914—2013),中国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音乐翻译家。1914年4月14日生于江苏无锡。自幼爱好文学、音乐。1930年入无锡师范学校,开始学习钢琴、和声及作曲。1932年考入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学习。1933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理论作曲组,先后师从黄自、李惟宁等学习,1940年本科毕业。1935年发表第一部译著《乐理与作曲》(署名金仕唐译,[美]P.W.奥利姆原著)。先后为陈田鹤的戏剧《桃花源》配乐;为蔡冰白编的小歌剧《江村三拍》(由《渔歌》、《樵歌》、《牧歌》三场组成)作曲,1939—1940年创作四幕歌剧《大地之歌》(蔡冰白编剧),于 1940年底—1941年初在上海公演。同时,他还涉足电影配乐领域,作过不少片头音乐及序曲。1941—1942年,曾致力于解读宋代《白石道人歌曲》中的 17首旁谱,译成五线谱后,以调式和声为各曲配上了钢琴伴奏。40年代中期起,他担任上海音乐教育协进会主办的《音乐与教育》、《音乐评论》两刊的主编;同时,又编写了《中学音乐教材》3册和《中学歌集》2册,被当时许多中学采用。40年代后期,在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任教。所作独唱曲集《星》与《春朝曲》在上海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钱仁康先后任无锡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艺术教育系、苏州江苏师范学院艺术教育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并在上海音乐学院兼课。1956年调入上海音乐学院任理论作曲系教授,兼任上海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1982年起,任该院音乐学系主任,并兼任音乐研究所所长。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学科编辑委员会委员、全国中等师范音乐教材审定委员等。获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文化部“区永熙优秀音乐教育奖”、“萧友梅音乐教育建设奖”等荣誉称号及第四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文化部第二届文化艺术科学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奖项。

     

    钱仁康先生的研究领域为:

       1.音乐作品分析

       2.中外作曲家和作品研究

       3.欧洲音乐史

       4.音乐欣赏

       5.词曲考证

       6.中外曲式的共同规律

       7.世界各国国歌研究

    每一领域都有丰厚成果。

    他的4个独创性课题为:

       1. 中外曲式共同规律

       2. 世界各国国歌沿革

       3. 学堂乐歌考源

       4. 外国歌曲译词配曲

    以中外曲式共同规律为例,其成果有:

    (1)顶真格旋律

    (2)论起承转合的结构功能

    (3)双拽头和双拽尾

    (4)音乐语言中的对称结构

    (5)句句双 天下同

    (6)与中国古典诗歌格律脉脉相通的西方传统音乐

     

     

     

     

     

     

     钱仁康先生最早有关国歌的文章是1943年发表的“旧国歌史料拾存”,这是他国歌研究的开端。从1978年起,他开始对世界各国国歌作系统的研究,先后写出了《世界各国国歌汇编》(1981年)、《中外国歌纵横谈》(1989年)、《外国国歌史话》(1989年)、《世界国歌博览》(1998)、《新编世界国歌博览》(2009)五本专著。他对全世界190多个独立国家的新、旧国歌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把239首外国新、旧国歌的歌词译为汉文,并写出各国的“国歌志”,成为世界上深入、全面研究国歌的杰出学者之一。

    1981年起,查证392学堂乐歌的词作者和曲作者,以及歌调的来龙去脉;并跟踪追击,查证了原曲的作者,以及原曲的产生、流传和演变等情况,为学堂乐歌这种举足轻重的文化遗产寻本溯源,考名责实。1982—2000年的19年间,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杂志发表100篇(双月刊)。2000—2001年,1补写40多篇。在140多篇的基础上删除近30篇,得113篇,编成著作《学堂乐歌考源》。

     2003年一口气出版5本:《舒伯特艺术歌曲精选》、《舒曼艺术歌曲精选》、《布拉姆斯艺术歌曲精选》、《李斯特艺术歌曲精选》、《贝多芬艺术歌曲精选》,是他译词配曲生涯的高峰。

     

     

    钱仁康先生作有专著22部(种),主编、校订和参加撰稿的图书42种,译著译文24种(篇),译词配曲800多首,翻译古谱约172首。从事音乐教育工作60余年,几乎教过音乐理论作曲的所有课程—和声、对位、赋格、乐器法、曲式学、作曲法、音乐文学和中外音乐史等。

    2013年3月15日与世长辞。

     

     

    钱亦平教授:“ 尊敬的万江部长和蒋赵琛先生!在家父谢世四周年前夕收到您们精心制作、修改后的纪念家父的片子,再次勾起我们对他的怀念。他从未拿过科研经费,却孜孜不倦,心无旁骛;他多次、多方面身处逆境,却从未阻挡他对学术的追求。这些都被您们精心的制作反映了出来。我注意到,这版的家父的所有照片都被您们镶以精美的相框,您们在寻找、拍摄背景材料方面以及编排方面不遗余力的精神亦使我们深受感动。谨代表家属对您们致以深切的感谢!谢谢家乡的新闻工作者!钱亦平2017.2.23 ”。


  •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关于 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