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 最初对“ 世界音乐” 的印象可能是观看60年代初东方歌舞团演出的纪录片, 其主题是“ 亚非拉人民要解放” 。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 我进入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 那时候学院没有世界音乐的课程, 只知道中国音乐学家王光祈在20世纪30年代曾经写过一本《东方民族之音乐》 。 80年代中期, 在我攻读民族音乐学硕士期间, 中央音乐学院陈自明教授来讲“ 世界音乐” , 他放了一段小提琴演奏的“ 印度音乐” 。 我曾在京剧团乐队参演革命样板戏, 拉了8年小提琴, 还干过乐队的配器, 居然没能听出那段“ 印度音乐” 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我懵了, 如何解释与分析它的音乐风格? 这种新奇的音乐语言我从未听过, 它挑战了我近20年学习音乐的经验, 包括我所受到西方专业音乐严格训练、 阅读过上百部管弦乐总谱的经验, 真是“ 山外有山、 天外有天” 。 我敏锐地感觉到, 世界音乐是那浩瀚的海洋。


    ——《世界音乐系列》主编 管建华

     

    乐,从来都是伴随人类步入各个时代的一种文化旋律和价值判断,音乐教育更是熏陶民众形成文明规范的强有力手段。音乐的背后,蕴含着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价值。音乐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相铺相成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紧密相连,互相交融。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的今天,民族音乐的发展也就是世界音乐的发展。音乐无国界,音乐是开启世界各民族沟通最有效的钥匙。
            2000年,教育部出台的9年义务教育的音乐课程标准包含了“理解世界多元文化音乐”的内容。至今,中国已有几百所高等院校在教授世界音乐的课程,但课程教学的资料奇缺。

     

        引进牛津大学出版社的经典《世界音乐系列》正是通过展现全世界不同地区的音乐形态、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呈现世界不同音乐的不同内涵,展现不同地区的音乐所呈现的不同的民族性,揭示不同音乐内涵的同一指向——净化人们的心灵世界,升华人们的精神境界,提升人们的健康性、情趣性。这种形态是人类艺术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进一步了解世界文化的重要门径。

    《世界音乐》系列
    目录

    《东南亚陆地音乐》
    《巴厘岛音乐》
    《朝鲜半岛音乐》
    《西非音乐》
    《安第斯音乐》
    《美国音乐》
    《让音乐插上思想的翅膀》
    《让世界成为音乐的课堂》
    《土耳其音乐》
    《中爪哇音乐》
    《保加利亚音乐》
    《印度北方音乐》
    《墨西哥流浪者乐队音乐在美国》
    《埃及音乐》
    《加勒比音乐》
    《东北美洲土著音乐》
    《太平洋岛屿文化音乐》
    《爱尔兰音乐》
    《中国音乐》
    《巴西音乐》
    《印度南方音乐》
    《日本音乐》
    《墨西哥音乐》
    《东非音乐

    首批出版
    介绍

    《东南亚陆地音乐》
    定价:
    40元
    出版时间:
    2016年6月
    书号:
    978-7-5499-5821-4

     

    内容简介

            作者以大量的实地考察为基础,为东南亚音乐调查构架了三个主题:音乐与文化多样性、音乐与政治、音乐与全球化。每个主题都有助于对该地区的古典音乐传统、民间传统以及当代发展的讨论。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关注点并非音乐传统的发源地,而是这些音乐传统的传承者;与此同时,本书还描述了一些源自该地区,但离散在世界各地的音乐艺人。
            本书是一本理想的本科入门教材,适用于流行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教学,同时也适用于东南亚音乐或文化进阶课程的教学。随书附赠一张时长约70分钟的光盘,内容包括:音乐曲目,大量的试听练习,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与主题学习中。        

    作者简介

            加文•道格拉斯(Gavin Douglas),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博罗分校民族音乐学副教授。他主要针对东南亚大陆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国家:缅甸),并在众多文章和百科全书条目上展示了其研究成果。除了撰写音乐相关书籍外,他还擅长弹奏吉他、吹奏爱尔兰长笛,也会弹奏缅甸竖琴。

    译者简介
            

          王先艳 男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现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师。曾在国内多地及北欧、伊朗、尼泊尔、老挝、缅甸、印度、日本、蒙古、俄罗斯等国家进行实地考察,承担、参与多项课题,发表多篇论文。

    《巴厘岛音乐》
    定价:
    40元
    出版时间:
    2016年6月
    书号:
    978-7-5499-5818-4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巴厘音乐合奏的传统,反映出巴里岛社会组织合作的情况。作者利用多年来对在美国的巴厘演奏家和巴厘岛的大量田野调查,在文化和历史语境中呈现当代巴厘岛的演出,将巴厘丰富的过去与它当前在现代全球化社会中的作用相联系。作者描绘出新的作品如何从传统中汲取养分,并允许在当代充满活力的文化中表达个人观点和进行改革。通过描述各种表演——从寺庙礼仪,到影子人偶表演,到面具舞蹈戏剧,关注巴厘岛音乐传统中的互联层,展示出该岛的音乐、舞蹈、戏剧和宗教仪式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本书附赠一盘70分钟的CD。

    作者简介

            莉萨•戈尔德(Lisa Gold)是科罗拉多大学音乐人类学和巴厘音乐的访问教授,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和密西根大学的音乐人类学和甘美兰音乐讲师。从1970年至今,她已经从许多风格不同的甘美兰表演者那里研究了大量甘美兰形式,并在巴厘岛开展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她是甘美兰谢卡加亚(Sekar Jaya)、纱丽月光(Sari Raras)和影子舞戏剧公司的一位表演家。

    译者简介

            于晓晶,女,音乐教育学博士,南京晓庄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世界民族音乐学会会员。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哲学、音乐人类学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郑隽逸,女,南京艺术学院东方音乐方向博士生,江苏常州工学院音乐系讲师。研究方向:东方音乐、音乐教育、音乐文献翻译。  

    《朝鲜半岛音乐》
    定价:
    42元
    出版时间:
    2016年6月
    书号:
    978-7-5499-5820-7

     

      

    内容简介

            尽管朝鲜半岛音乐在东亚地区长久以来都是一股与众不同的文化力量,但在世界音乐的语境中,朝鲜半岛丰富的文化与音乐传统由于常常受其变化无常的政治局势的掣肘,未曾受到过足够的重视。作为第一本简明扼要地对朝鲜半岛音乐分主题展开介绍的单行本书籍,《朝鲜半岛音乐》实属首开先河。
            本书建立在作者大量田野工作的基础上,表演者的访谈、表演现场的亲历以及生动的图示都是本书与众不同的所在。作者依据“朝鲜在东亚地区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朝鲜音乐与文化政治的交织”以及“通过音乐与美学的传承来维持朝鲜强烈的文化认同”这三个主题,对该地区展开了调研,将朝鲜音乐的诸多传统进行了比较与对比,并围绕这三个主题,对朝鲜古典音乐的习俗及其当下的发展现况逐个展开探讨。本书附赠的CD含有80分钟的音乐范例,书中也提供了许多聆听活动,以便于学生使用。       

     

    作者简介

            堂娜·李·权(Donna Lee Kwon),美国肯塔基大学音乐人类学助理教授。

    译者简介

            陈骢,男,现为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在读博士,2010年毕业于临沂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 2013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主要学术方向:外语文献编译、世界民族音乐、文艺美学等。

    《西非音乐》
    定价:
    28元
    出版时间:
    2016年6月
    书号:
    978-7-5499-5812-2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西非利比里亚格贝列人的表演研究,呈现了西非音乐的基础性风格概念。本书在较大的地域文化体系中讨论了西非音乐的多样性、动机和结构,强调了西非格贝列人音乐的诸多方面,还描述了西非音乐与舞蹈是如何被系附于西非日常社会和政治生活的结构之上的。
            作者利用广泛的田野调查和研究,聚焦于格贝列表演者表述和强调的关键性体裁要素、多面性或音乐的细分方式、分层的音色、音乐结构的应和关系以及节拍和复合节奏。本书附赠一套70分钟的音乐实例的CD曲目。        

    作者简介

            露丝·M·斯顿是印第安纳大学民俗与民族音乐学系教授、系主任。她完成了西非和中东的实地调查,在研究中着重探讨节拍和节奏。斯顿博士著有多部非洲音乐著述。

    译者简介

            张应华,男,音乐学博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音乐人类学、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
            黄宇,男,文学硕士,长沙理工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发表学术论文5篇,编撰教材1部。     

    《安第斯音乐》
    定价:
    34元
    出版时间:
    2016年6月
    书号:
    978-7-5499-5819-1

     

    内容简介

            《安第斯音乐》是首批针对秘鲁南部和玻利维亚,这一尤为具备丰富、多样音乐的十字路口进行全面概述的著作之一。与其他很多地方相比,安第斯地区每一种新的音乐层次都伴随着先前音乐传统而得以添加、融合与表演,而不是现代模式常取代了过去的音乐传统。此卷探究了现代风格与旧有原住民音乐接触、互动从而形成一种持续演变之音乐遗产的途径。
            《安第斯音乐》通过一系列个案研究对这一地区当代原住民、梅斯蒂索和城市的重要音乐传统进行了调查,它也阐述了“安第斯民俗音乐”流行于全世界地铁、街道和节庆表演的世界性传统。作者托马斯•图利诺对音乐/文化的持续性与创新性之间动态相互作用的强调贯穿全书。他也详述了音乐、舞蹈和节庆在表达族群、等级、民族和性别身份时的突出交流潜力,同时也考虑到了“参与式”与“表演型”音乐实践模式的伦理和风格差异。
            《安第斯音乐》一书应用了图利诺在这一地区广泛的田野工作,并通过对当地表演相关的关键表演者、见证人的采访、鲜活的例证以及亲身体验的聆听活动等方式得到强化。本书附赠一张长达70分钟的CD唱片,包括了文本中所探讨的音乐例子。     

    作者简介

            托马斯•图利诺,伊利诺伊大学(乌尔巴纳香槟郡校区)音乐学与人类学教授,他是《津巴布韦的民族主义者、世界主义者和流行音乐》(Nationalists, Cosmopolitans, and Popular Music in Zimbabwe,2000)、《远离无声:秘鲁阿尔迪帕诺高原的音乐与城市移民体验》(Moving Away from Silence: Music of the Peruvian Altiplano and the Experience of Urban Migaration,1993)等书的作者,也是《世界音乐纵览》(Excursion in World Music,2007)一书的合著者。

    译者简介

            张玉雯 女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世界民族音乐专业。现工作单位: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跨文化交流、音乐传播、城市音乐等。合译著作:《民族音乐学亲历记:一部回忆录》(布鲁诺•内特尔著)《世界音乐指南》。   

    《美国音乐》
    定价:
    30元
    出版时间:
    2016年6月
    书号:
    978-7-5499-5822-1

     

     

    内容简介

            本书审视了美国音乐认同的根源和它的诸多表现形式,并试图去回答“美国音乐听起来是什么样的”这个复杂的问题。围绕三个论题:认同、多样性和同一性。它探索了美国音乐的来源,谁创造了它以及为何目的的问题。作者不是按照年代顺序去探究美国音乐史,而是去思考空间和时间,地理与历史,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以及一个区域里用音乐去表现自己的人们是如何构建起音乐文化的。通过介绍主导当今美国音乐界的多样性音乐,蕾耶斯从令人眼花缭乱的音乐风格中——从少数民族和流行音乐语汇到当代艺术音乐——归纳出来自不同文化起源的声音是如何去共享一个国家认同的。本书附赠一张65分钟的在书中讨论过的音乐范例的CD。        

    作者简介

            阿德莱达·蕾耶斯是新泽西市立大学的民族音乐学家和音乐学荣誉退休教授。她荣获诸多来自洛克菲勒、国家人文基金会和福特基金会的奖项。她发表过多篇文章并编辑了几本有关外来移民经历的书籍。蕾耶斯博士还著有《囚禁之歌·自由之歌:音乐与越南难民的经历》一书。该书荣获世界流行音乐研究协会美国分会1999年的书籍奖。

    译者简介

            彭鹏,男,南京艺术学院钢琴系副教授,英语教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音乐家协会钢琴学会理事。
        

    分享到:


  • 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关于 的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