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流行音乐技巧——爆破音
【摘要】爆破音常见于欧美流行歌手的演唱中,如玛丽亚·凯莉、惠特妮·休斯顿、席琳·迪翁。爆破音有特殊的听感效果,恰当运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增强演唱的感染力。国内外少有资料提及流行音乐范畴中的“爆破音”,多是语言学发音范畴的“爆破音”,如英语中的辅音[t][d]等,还有湘西苗族民歌中的“爆破音”演唱技法,是在一定的声区范围内,声带局部振动和边缘震动交替运用的特殊唱法[1],这两者都不是本文讨论的爆破音。流行音乐中的爆破音,在外网存在“intentional break(有意的破音)”的说法,微博博主“耳帝”称之为“划玻璃音”,廖梦乐将之归为“摩擦式‘破音’(蹭破音)”[2],因为网友大多用“爆破音”的说法,所以本文使用“爆破音”的名称来阐述这个演唱技巧的概念及其发声原理。
一、 爆破音的概念
爆破音应当从听感上定义,是指一个音突然爆发出来,音调比这个音前后的音都高,音色质感尖锐明亮,持续时间短暂,多在0.2秒内。爆破音本质上是和这个音前后的音形成强烈的反差,营造出破碎感、金属感,是一种可控的演唱技巧,可以用于表达悲伤、高亢以及各种极端而强烈的情绪,感染力极强。拿一首歌做范例,在玛丽亚·凯莉的演唱的《Without You》中,在副歌情绪爆发时唱到“I can’t live if living is without you. I can’t give. I can’t give anymore.(如果没有你我无法活下去,我也无法再给予一丝一毫。)”中,其中三处“can’t”都运用了爆破音的处理,副歌前的演唱柔和缠绵,如耳边轻轻诉说,副歌爆破音的爆发处理与前面形成反差,凸显了失去珍贵之物时撕心裂肺的悲痛。
二、 爆破音的发声原理
正如前文所说,爆破音本质上,是和前后的音形成强烈的反差,为了制造这种反差,有两条思路: a) 爆破音音调高,与前后形成反差 b) 爆破音前后的音极低(至少爆破音前的音极低,才能得到突然爆发的效果),与爆破音形成反差据此,爆破音的发声有三种情况,原理如下: 1. 运用“破音” 喉部肌肉的协调作用和支配,会让声门裂有规律性地伸缩[3],当肌肉不能协调工作时,声门裂突然变大,就会出现破音。笔者发现,破音的那一瞬间发出的音,与歌者脑海中想要发出的音相比,实际上更高,所以,根据第一条思路,合理运用“破音”,可以达到爆破音的效果。歌者在准备发声的状态下吸入适用的气息,在起声换字一刹那,喉肌控制声带拉紧闭合并留出适当的声门裂隙,气息对声带产生一定力度将其冲开,冲开时会发出一个相对高音,然后将声带闭合使之恢复到正常发声状态持续歌唱。用破音发出的爆破音依赖于偏多的气息,来冲开声带,所以依赖于特定的辅音,比如s,h,t,k,发这些辅音本身就需要有气声,为发出破音型爆破音创造了条件,而后两种不存在这种情况。 2. 运用哨音此种方法的根据是第一条思路,运用哨音技巧,可以发出极高的音(C6以上),能够形成反差。歌手Morissette Amon即是运用此种方法发爆破音。歌者声带拉紧,关闭大部分声带打开小部分声带,经稳定气压下的气流吹动打开小部分声带,此小部分(1/6)打开的声带发生完全振动而发出高频声音[4],声带迅速转换到正常发声状态持续歌唱。此种方法和运用“破音”的区别就在于,声带没有瞬间松开、迅速闭合的过程,哨音和前后的音都形成强烈反差,听感上更高亮明显。其实可以理解为非常丝滑迅速的哨音转真声,需要歌者对于哨音的声带状态把握非常精准熟练。 3. 运用气泡音根据第二条思路,可以在爆破音前加一个短暂的气泡音,气泡音音高非常低,可以和想要爆破的那个音形成反差,达到爆破音的效果。歌者放松声带,使之轻轻闭合,用微弱的气息带动声带[5],发出一个极其短暂的气泡音,然后声带用力闭合恢复到正常发声状态持续歌唱。和一般的气泡音区别在于,用于爆破音的气泡音非常短暂,而且后面紧跟着的音高不能太低,女生来说,至少F4以上,才会出来爆破音的效果。如果气泡音时长变长,且后面紧跟着的音不太高,出来的就是普通气泡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军. “爆破音”演唱技法在湘西苗族创作歌曲《苗家酒歌》中的运用探究[D].吉首大学,2020.DOI:10.27750/d.cnki.gjsdx.2020.000047.
[2] 廖梦乐. 谈流行唱法中具有特殊表现意义的控制型“破音”[D].星海音乐学院,2016.
[3] 喻樱.歌唱中的“破音”现象[J].艺术教育,2014(08):67.
[4] 张晓霖.声乐教育中哨音发声原理探究[J].当代音乐,2021(01):161-166.
[5] 郭霞.气泡音对声乐演唱的重要作用[J].北方音乐,2015,35(17):64.
此文章使用快速荐稿系统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