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传统音乐美学框架 重新理解音乐美的本质[08-13]
· 在文人传统与音乐西学的夹缝之间:青主音乐观的思想史意义[03-08]
· 音乐美学研究需要崇高的人文精神——参加“第十届全国音乐美学研讨会”有感[06-30]
· 音乐是什么?——基于盲人摸象音乐观的思索(下)[11-23]
· 音乐是什么?——基于“盲人摸象”音乐观的思索(上)[10-12]
· 言之乐与无言之乐[01-25]
· 形象思维中折射的理性思维[01-14]
· 音乐符号行为中的“物”“身”“音”“心”关系之思考[12-14]
· 从“音乐美学史”的研究视野看“汉语音乐美学”[11-25]
· 移植还是嫁接?——试谈音乐美学学科语境的“华化”问题[04-02]
· 判断力批判:置疑音乐美学学科语言并及音乐学写作范式[02-25]
· “交融”与“互应”的光影世界——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02-03]
· 论协奏曲中的“谈话”特性[02-03]
· 乐者如诗、视者如斯——以巴托克《乐队协奏曲》探协奏曲体裁的融合性[02-03]
· 从音乐自身开始——以格里埃尔《声乐协奏曲》(Op.82)为个案的写作[02-03]
· 独奏的力量——对西贝柳斯《d小调协奏曲》之独奏特性探讨[02-03]
· 一种尝试性的音乐阐释——对莫扎特第20钢琴协奏曲中戏剧性成份的阐释[02-03]
· 交融·艰涩·节制——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审美特性[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