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沈阳·西方音乐学会第四届年会”正式代表名单及入选论文一览表
“2013·沈阳·西方音乐学会第四届年会”
正式代表名单及入选论文一览表
1.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刘小龙:西方音乐话题史:探索新方向
2.滨州学院 姚颖:乐剧《纽伦堡的名歌手》音乐戏剧结构分析——谈歌剧分析方法
3.大连艺术学院 曲立昂:20世纪中国西方音乐史研究特点刍议
4.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高志民:拜占庭教会音乐
5.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邱桂香:生与死的博弈——古诺笔下的浮士德形象分析之一
6.福建师范大学 叶松荣:问题意识:对网络化背景下的西方音乐史课程教学范式的探讨
7.福建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宋方方:女性音乐史的特点及新史学对西方音乐研究的影响
8.广西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 杨阳:从歌剧《游吟诗人》和《茶花女》看威尔第的悲剧创作
9.广西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 刘菁菁:论威尔第艺术歌曲中的悲剧美
10.广西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 陈佳妮:既生瑜何生亮——瓦格纳与勃拉姆斯
11.广西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 杨柳成: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对西方音乐的介绍与传播
12.广西玉林师范学院 余双慧:从中国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视角研究西音史教学改革
13.哈尔滨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 鲍新伟:西方音乐研究中的几点思考
14.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王晡:中国人的西方音乐史学理念
15.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杨九华:西方音乐与文化体征的深度关联
16.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陈沛:考埃尔音簇基本形态的构建及调性功能——以钢琴作品“Swaying”分析为例
17.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闫菲:中国“西方音乐史”学术发展变迁
18.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田洁:叔本华哲学思想在瓦格纳“乐剧”中的渗透——以《特里斯坦》和《帕西法尔》为例
19.湖南长沙 孙胜华:运用哲学思辨和实证主义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西方音乐史学学科理论中的研究对象
20.湖州师范学院 鲁立:声音主义——当代西方学术研究的一项新兴课题
21.华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姜蕾:多维文化下当代音乐结构形态考察
22.华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何平:美国音乐研究的学术视点及前瞻
23.吉林省委党校 倪超英:浅析社会音乐学层面下的音乐欣赏者类型
24.吉林艺术学院 赵去非:当时社会中的威尔第歌剧合唱
25. 济南大学音乐学院 范洪涛:《艺术与革命》中瓦格纳的戏剧观探析
26.济南大学音乐学院 武文瑶:中西记谱法比较研究
27.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李婵:从《指环》看瓦格纳悲剧创作动因
28.江南大学 孙丝丝:视角转变与观念实践——从马勒交响曲研究看当代西方历史音乐学的学术走向
29.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林洁:被升华的莎士比亚与被逆转的天枰——歌剧《奥赛罗》的文本连贯性与戏剧结构
30.晋中学院 姚益锋:西方音乐中普世性基因的探寻
31.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陈新坤:音乐诠释学:愿景、历史与方法
32.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班丽霞:“音乐厅博物馆”现象及相关理论述评
33.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杨健:作为表演实践的音乐与作为学术研究的表演
34.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杜琳:贝多芬第二弦乐四重奏(0p.18)创造性探析
35.南京艺术学院 屠艳:论亚纳切克歌剧《卡佳•卡巴诺娃》的精神内涵
36.人民音乐出版社 何艳珊:水与火的交响:美学视域下的中西音乐融合问题
37.人民音乐出版社 徐德:藉肖邦前奏曲Op.28初窥原作版之真容
38.山东艺术学院 王晶:文本分析与酷读——柴科夫斯基《第四交响曲》中“同性恋情结”的隐秘叙事
39.山东艺术学院 郭磊:西方音乐研究的中国视野——西方音乐研究的“人本主义”思考
40.山东艺术学院 武文佳:时空的对话——解析拉亨曼管弦乐作品《相邻》
41.山西运城学院 李晶:思索死亡的漫漫历程——从另一个视角认识西方音乐
42.上海大学影视学院 唐丽绢:瓦格纳乐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悲剧美学探析
43.上海师范大学 刘洪:实证科学与新技术对当代西方音乐表演及教学的影响及其述评
44.上海师范大学 米然:瓦格纳乐剧《罗恩格林》中的形式因素
45.上海师范大学 孙红杰:古代西方音乐记谱法的研究现状及其对中国西方音乐学研究的意义
46.上海师范大学 吴言希:黑暗中的光芒:威尔第的歌剧《假面舞会》
47.上海师范大学 张泽亮:从伽达默尔《巴赫与魏玛》看诠释学的实施
48.上海师范大学 徐志博:20世纪西方音乐中声音素材的扩张——“音材料”→“音响材料”
49.上海音乐学院 孙国忠:西方音乐史研究:学术传统与当代视野
50.上海音乐学院 韩锺恩:批评音乐学设想
51.上海音乐学院 陶辛:《罗恩格林》构成解析
52.上海音乐学院 陈琛:倒退还是升华——天鹅之歌《帕西法尔》
53.上海音乐学院 陈鸿铎:“复体裁”现象初探——以西方现代音乐创作实践为例
54.上海音乐学院 谌蕾:以批评为导向的西方歌剧研究新视野——从英美学者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谈起
55.上海音乐学院 江松洁:作为家用乐器的钢琴: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研究(1830-1870)
56.上海音乐学院 金毅妮:西方音乐史研究中的多学科交叉视角
57.上海音乐学院 李昂:试论音乐心理学关照下的现代音乐接受——以笔者本人《月光下的彼埃罗》三阶段“倾听”分析为例
58.上海音乐学院 李鹏程:以批评为导向的分析以分析为基础的批评 ——有感于一个后现代主义式的误读
59.上海音乐学院 李小诺:从原始民族的生存方式看中西音乐观念的差异
60.上海音乐学院 刘丹霓:激进者达尔豪斯
61.上海音乐学院 刘禹君:论瓦格纳对梅耶贝尔的批评
62.上海音乐学院 瞿枫:以“晚期风格”叩寻威尔第迟暮之作——《奥赛罗》与《法尔斯塔夫》
63.上海音乐学院 曲锐:白天、黑夜、黎明——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音乐、戏剧结构及寓意
64.上海音乐学院 孙宇超:西贝柳斯交响曲衍生思维之探究
65.上海音乐学院 田彬华:中西观赏音乐礼仪历史比较及人类学思考
66.上海音乐学院 汪贝贝:论威尔第歌剧《法尔斯塔夫》中的喜剧手法
67.上海音乐学院 王骏星:瓦格纳“戏剧”观念解析
68.上海音乐学院 许首秋:德奥“古典”音乐的多重语境解读
69.上海音乐学院 杨燕迪:学养、智性和感悟的协调统一:查尔斯·罗森《古典风格》音乐分析与批评的方法论启示
70.上海音乐学院 伍维曦:中世纪盛期教会音乐活动中的文人性因素——以彼得·阿贝拉德、瓦尔特·德·夏迪永和莱奥南为例
71.上海音乐学院 张慧娟:《奥赛罗》戏剧-音乐结构分析
72.上海音乐学院 张继红:歌剧的核心内涵
73.上海音乐学院 赵文慧:民族主义思潮与19世纪法国音乐的关系——以丹第《法国山歌交响曲》为例
74.上海音乐学院 周文娇:巴托克在中国的被传播、研究及其影响
75.上海音乐学院 朱星月:人生尽头的返璞归真——对瓦格纳《帕西法尔》前奏曲的研究
76.上海音乐学院 甘芳萌:“转换网络”分析理论视角下《帕西法尔》中角色的戏剧发展进程
77.沈阳音乐学院 董蓉:威尔第的歌剧世界:近二十年西方学界的研究趋势
78.沈阳音乐学院 梁雪菲:关于中国的西方早期音乐研究(2004-2013)
79.沈阳音乐学院彭永启、闫威:保罗·亨利·朗眼中的瓦格纳(提纲)
80.沈阳音乐学院 董鑫:从舞曲组曲到室内奏鸣曲——读荷马·乌利奇的《室内乐》一书有感
81.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张晨:多学科结合,广视角重构
82.首都师范大学 雷达:论瓦格纳乐剧的若干要素与18、19世纪德国美学思潮之关联
83.四川音乐学院 李兴梧:对西方“20世纪音乐”历史的再认识
84.四川音乐学院 杨晓琴:威尔第歌剧中的现实主义特征
85.泰山学院音乐学院 郝亚莉、林琳:从“场”看瓦格纳与威尔第歌剧创作的异同
87.天津音乐学院 林萍:作为音乐学家的瓦格纳
88.天津音乐学院 王东路:歌劇的悲劇與喜劇因素
89.天津音乐学院 吴新伟:突破“自律”,在关联文本中寻求解答——“新音乐学”文献拾评
90.天津音乐学院 盛汉:音乐的叙事性分析——《作为叙事的肖邦<第四叙事曲>》评介
91.武汉音乐学院 冯欣欣:20世纪50-90年代中西序列音乐创作特征比较
92.武汉音乐学院 唐晓江:中国的西方音乐研究历史、特色与前瞻——从台湾的西方音乐研究谈起
93.武汉音乐学院 汪爽:从<奥赛罗>窥视威尔第的莎士比亚情结
94.武汉音乐学院 袁利军:“二元性”:从协奏曲特性看莫扎特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K.466)
95. 西安交通大学音乐学院 曹耿献:瓦格纳《帕西法尔》中的“禅性”
96. 西北师范大学 王文澜:天才的固执是用纯金制造的
97.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崔丽娟:瓦格纳乐剧中的叙事风格
98.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汪涛:瓦格纳与绝对音乐观念
100. 星海音乐学院 黄虹:真的有纯音乐吗?——从西方器乐体裁的历史形成看音乐的形式与内涵
101. 星海音乐学院 黄蕾:勃拉姆斯《四首庄严的歌》中第三首歌与第四首歌之间的关联性
研
102. 星海音乐学院 黄燕:地域性·民族性·世界性——由柯达伊音乐创作谈及当代岭南音乐创作的发展
103. 长江学院艺术学院 薛睿涛:论西方音乐史学的学科定位
104. 中国音乐学院 杜超:疯癫与文明中的女性——解读威尔第歌剧《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夫人的精神失常
105.中国音乐学院 康啸:神秘的女性瓦格纳歌剧《帕西法尔》中的昆德莉
106.中国音乐学院 李秀军:把准方向,携手共进,开创未来———从西方近几十年蒙特威
尔第的研究中看西方音乐史学科在中国的发展
107.中国音乐学院 栾志宏:走出“密室”——对当代西方亨德尔研究中一道独特景观的追踪与审思
108.中央音乐学院 余志刚:从两首庆典经文歌看“奇科尼亚风格”
109.中央音乐学院 彼得·奥索普:集大成者科雷利——为纪念阿坎杰罗·科雷利逝世300周年而作
110.中央音乐学院 祁宜婷:寻求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理论的理解之路
111.中央音乐学院 黄健:西方当代意大利牧歌研究的学术走向和反思述要
112.中央音乐学院 贾抒冰:论当今西方音乐史领域的几个核心问题
113.中央音乐学院 姜骁纹:舒伯特《老艺人》之“新”、“旧”音乐学比较与写作
114.中央音乐学院 邓军:从中国人视野看音乐学写作
115.中央音乐学院 柯杨:音乐接受模式的历史重构——评马克•邦斯的《作为思想的音乐:在贝多芬时代聆听交响乐》
116.中央音乐学院 刘经树:音声缭绕无言词——论有解说的音乐与独立音乐
117.中央音乐学院 杨婧:“晚期风格”在西方音乐学界
118.中央音乐学院 张乐心:音乐接受差异性
119.中央音乐学院 周耀群:作曲家的两个世界
120.中央音乐学院 吕常乐:信仰、仪式与风格——巴赫众赞歌康塔塔《耶稣躺在死亡的枷锁中》研究
121.中央音乐学院 姚亚平:音乐理解的可能方式
122.中央音乐学院 吴娱昊:中国音乐学者眼中的“阿图西与蒙特威尔第之争”
123.中央音乐学院 王学佳:作为编纂音乐史前提的音乐批评 ——读达尔豪斯《音乐美学史观念引路》和《音乐史学原理》有感
124.中央音乐学院 邹迪:社会学视野下的贝多芬早期研究——以《贝多芬及天才的建构——维也纳的音乐政策,1792-1803》一书为例
125.西安音乐学院夏滟洲:中产阶级精神和欧洲音乐趣味的重塑——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维也纳来看
126.中央音乐学院何宽钊:20世纪西方音乐和声的现代性分析
(学会秘书处、年会筹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