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第三届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圆满闭幕
继2009年第二届当代音乐周之后,第三届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于 11月2日 下午在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音乐厅拉开帷幕,并于 11月6日 晚在贺绿汀音乐厅圆满闭幕。本届音乐周较往届规模及质量提升的同时,增添了全新的主题理念,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从2007年当代音乐周诞生起,这项中国南方唯一的现代音乐节在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拥护和努力下,正逐渐在成长中造就当代音乐在中国的全新形象。作为本次第三届当代音乐周新的主题与口号,“传统带来当代,当代揭示未来”,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让我们在新时代文艺复兴的曙光中渐渐苏醒,这项音乐节像一面历史的镜子,让我们了解传统、当代与未来之间的密切联系和必然趋势。
本届音乐周集聚了10个国家和地区的38位中外作曲家,携总共78部音乐作品,其中13首为世界首演,34首为中国首演以及7首上海首演的作品,另有9首“当代音乐周”委约作品和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34位演奏人员。在为期5天的时间中,每天接待超过千人次的观众,包括了上音本校师生和来自全国各地专业音乐院校的听众,同时拥有相当一部分大众群体。据不完全统计,音乐周期间总共吸纳了观众7047人次。11场音乐会观众达5854人次;5场讲座及2场研讨会参与人次共计1193人次,几乎全部满场,上座率达到了九成以上。现场售卖的音乐书籍、CD以及作曲家签售活动也同时开展,前来咨询和购买的人络绎不绝,特别是为本届当代音乐周制作的节目册在短短5天内几乎售罄,精心编排的当代音乐研讨会论文集也售出大半。南京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也紧随其后邀请了当代音乐周的两台节目巡演,音乐周的影响得到了扩大与延伸。
在5天时间里,本届音乐周携手三位驻节作曲家:频谱乐派创始人之一的法国作曲家特里斯坦·米赫也(Tristan Murail),在国际专业音乐界极具实力与影响的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许舒亚教授,以及被国际乐坛认为是“中国结构主义作曲中最有才华的青年作曲家之一”的贾达群教授,隆重推出11场音乐会、5场讲座以及2场中外当代音乐研讨会。开幕式音乐会《传统与当代的对话》及闭幕式贾达群教授的昆曲风新歌剧中传统与当代的融合精神首尾呼应,体现了本届“当代音乐周”传统与未来交相辉映的核心理念。《传统与当代的对话音乐会》是本次当代音乐周最能呈现主题与口号的活动之一。来自中国东部、北部、中部最传统的音乐与作曲家许舒亚、徐孟东和叶国辉创作的当代最先锋的音乐同台演出,展开了一场音符与心灵的对话。《里盖提电影+钢琴曲独奏音乐会》上美籍钢琴家林佳静(Jenny Lin)接受了当代最艰难而富有效果的音乐挑战,并与重新制作后导演库布里克的经典大片无时差进行,视听盛宴由此展开,灵感来自黑人音乐的钢琴作品同样诠释着传统与当代。代表台湾当代音乐水平的室内乐作品音乐会,和由上音民乐系进行演绎的《上音作曲家民乐新作首演专场》在同一天陆续登上当代音乐周的舞台,是两岸同宗同源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东方与西方——日本著名作曲家细川俊夫与芬兰当代室内乐作品专场音乐会》上演的日本著名作曲家细川俊夫的优秀音乐作品,体现了日本传统雅乐与当代音乐文化的碰撞,充满了新鲜的音乐体验。
另外,6场作曲大师的专场音乐会是我们的最大特色之一,他们来自不同国度,有着截然不同音乐创作风格,里盖提[匈]、米赫也[法]、斯托克豪森[德]、细川俊夫[日]、许舒亚[中]、贾达群[中]都在其中,对深入解读研究这些作曲家的音乐创作和思想有着重大的意义。作为一场国际性的当代音乐演出,音乐周涵盖了来自法国、卢森堡、瑞士、美国、德国的优秀当代音乐演奏家共同演绎作曲大师们的经典之作。
本次当代音乐周的成功举办离不开上音各级领导的支持,在资金上得到了包括上海音乐学院重大项目、胡景敏当代音乐基金、瑞士国家基金会、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民乐系和音乐学系以及法国驻上海领事馆的大力支持。值得一提的是,“当代音乐基金”也于这次活动举办期间正式设立,这项基金是为了发展国内当代音乐,为今后当代音乐周的举办募集资金而特别设立的。 本届当代音乐周的制作团队是由艺术总监温德青教授和行政总监曹以楫老师带领并由14名同学所组成的秘书组,在他们近一年的紧张筹备后终于为我们带来了这一场精彩纷呈的第三届当代音乐周,本次当代音乐周的成功为推进国内当代音乐的发展,在当代音乐周系列活动通向美好未来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重要的一步,作为我院教学创作和艺术实践的重要品牌项目,为当代音乐的国际对话构架了一座沟通连结的桥梁,海外听众及外国音乐家一致认为:上音“当代音乐周”完全可以与国际上最杰出的现代音乐节媲美,甚至更有意思、更有听众、更有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