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秦教授带领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赴湖北恩施考察
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洛秦教授
带领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赴湖北恩施考察
文字报道:张延莉
图片:华伟
2010年10月1日至7日,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洛秦教授率领上海音乐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张延莉、吴艳、潘妍娜、杨成秀、徐蕊,硕士研究生王田、田潇戈,以及上海音乐学院黄婉老师,广西艺术学院华伟老师等一行十余人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进行了为期7天的田野考察活动。此次考察主要涉及恩施地区的山民歌、戏曲、丧葬仪式音乐等项目,具体为:“梭布垭山民歌”、“金龙坝山民歌”、“三岔傩戏”、“野三关撒叶儿嗬”、“巴东堂戏”和“巴东皮影子戏”六个项目。
考察小组成员对各项表演都分别展开了摄影、摄像、采访和资料搜集等工作。
梭布垭山民歌
10月2日一早,田野考察小组在恩施市文体局李华武书记、恩施市文化馆甘武馆长、恩施知名作曲家杨军等人陪同下,从恩施市出发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梭布垭山民歌艺人冉井海家里,梭布垭位于恩施市太阳河乡,因其数量可观的石林而闻名,冉井海的家就地处梭布垭石林风景区之中,而冉井海平日除了务农之外也在景区做轿夫。太阳河乡党委书记兼乡长向文政、党委副书记张丽红、副乡长黄恒兴等热情的接待了考察小组一行。当地知名民歌手冉井海、庞永权、王世碧、李昌平为大家演唱了山民歌。太阳河乡不愧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不仅民歌手演唱时一首首民歌信手拈来,源源不断,采访过程中发现当地村民、政府官员也都是唱民歌的高手。
歌手冉井海
书记、乡长在唱山民歌
三岔傩戏
三岔因其古老的“傩戏”被誉为“傩戏之乡”,同时也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据三岔乡乡长查忠铭,文化站站长邓永红及傩戏主祭田裕先介绍,傩戏,是一种头戴面具表演的祭祀活动,也是土家族苗族地区以驱鬼逐疫和酬神还愿为目的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当地只要条件允许婚丧嫁娶都有村民邀请傩戏坛班表演。当日,傩戏坛班表演了傩祭《打烘火》,众多乡民闻声赶来,考察小组成员分别对艺人及村民做了采访。
傩祭《打烘火》
主祭田欲先
金龙坝山民歌
金龙坝村位于恩施市白果乡,距离恩施市车程约三个小时,以丰富的原生态山民歌和保存完好的土家吊脚楼闻名。考察小组在当地村民张信泉家的吊脚楼里听了众多民歌手的演唱,白果乡乡长王兵、副乡长杨勇,金龙坝村党委书记谭伟、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周胜和热情周道的组织了采录活动。魏明清、杨胜清等十多名艺人参加了表演。
金龙坝土家吊脚楼
考察小组成员与艺人合影
野三关撒叶儿嗬
“撒叶儿嗬”实为土家语遗音,“死神歌”“死神舞”之意,又称“打丧鼓”“跳丧鼓”,它是土家族很有特色的丧葬仪式歌舞,土家族老人在高寿正常死亡之后,亲友乡民就会在其葬礼上跳起“撒叶儿嗬”为老人送上最后一程。野三关镇位于恩施州巴东县境内,也是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之乡”,此地自古就有跳“撒叶儿嗬”的风俗,如今依然比较兴盛。考察小组重点访问了黄在秀组织的“野三关民间艺术表演队”,该表演队实为当地比较有代表性的跳丧班社,其班社的黄本红、邓学红即为刚刚结束的第十四届青歌赛原生态金奖获得者“撒叶儿嗬组合”的成员。
由于“撒叶儿嗬”只在丧葬仪式中表演,其音乐往往与死亡讯息联系在一起,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在民间也具有诸多禁忌,因此考察小组最终在野三关镇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主任谭贤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主任邓正恩等的陪同下在野三关镇近郊,远离村民房屋的荒地观看了表演队展示的“撒叶儿嗬”十多个传统曲牌和新创音乐。表演队还特别展示了女子跳丧队员的风采,按照传统习俗,“撒叶儿嗬”是男人的歌舞,女子是不能参加的,黄在秀大胆改革创新,将女性纳入到跳丧班社中来。
撒叶儿嗬艺人在舞蹈
“湖北鼓王”黄在秀
女艺人吴玉梅、魏明艳
考察小组成员被激越的鼓点、豪放的舞蹈以及土家人豁达的生死观深深震撼,不由自主不约而同的参与到跳丧舞蹈中。
同学们闻鼓而舞
巴东堂戏
巴东堂戏主要流行在恩施州巴东县沿渡河和溪丘湾两个地方,这两地也因为“堂戏”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文化之乡”,此次考察小组主要采录了溪丘湾乡白杨坪村“堂戏保护基地”的“巴东堂戏”。
巴东堂戏因最早在堂屋中演出小戏而得名,因其表演时使用“左一右二进三退四”的步伐程式俗称“踩堂”故又称踩堂戏;又因早期堂戏曾在稿荐上演出,故又称“稿荐戏”;还有学者认为堂戏起源于还愿敬神和吉庆贺喜的“跳花鼓子”,故堂戏还有“花鼓戏”之称。演员谭大翠、韦庆淑、黄云凤、谭文曙、宋秀报等,伴奏谭绍康、贾泽栋、黄世靖、谭玉鑫在村民谭文岭家演出了堂戏传统曲目《送寒衣》和谭绍康新编堂戏《婚游神农溪》。
新编堂戏《婚游神农溪》剧照
巴东皮影子戏
在溪丘湾乡白杨坪村考察小组还偶然发现了保存较为完好的“皮影子戏”,“皮影子戏”本来并不在考察小组此次采录计划之中,68岁的堂戏艺人谭文碧不仅堂戏打击乐器技术娴熟,武场多种乐器一人一肩挑,还是家传皮影戏的表演高手。他与三弟谭文艺、五弟谭文党在白杨坪村文化活动室表演了精彩的“皮影子戏”。
谭文碧在操作皮影
其后,洛秦教授应谭绍康之邀为其新书《呼唤神农溪—堂戏精选》、《呼唤神农溪—婚丧歌集》、《呼唤神农溪—山民歌集》三本书题词“继承传统文化,发扬中华精神”。
据洛秦教授介绍,此次考察结果拟以第四期的《音乐人文地理》杂志“恩施专辑”的出版物完整呈现。(《音乐人文地理》是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的创意品牌,国内首创视觉音乐人类学丛书,由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该杂志以音乐“田野考察”为主题,强调以书写各类民族音乐文化的叙事性表述方式,包括“田野”对话、调查报告、民族志写作或“情节性”论证,《音乐人文地理》独特之处在于,其以影像“说话”,人类学方式的摄影为其主体,音乐性的图像与人文性的叙事相辅相成。编者主张,所需要的不只是“正面地”如实记录现场的表演活动及其相关人事的图像,更是推崇那些具有较高技术性、艺术性、戏剧性的“瞬间影像”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