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科研项目――
发帖者按:鉴于最近有人对目前已经完成,并正在进入出版程序的大型辞书《音乐百科全书》提出质疑乃至对该项目执行主编于润洋教授进行指责,现特将于润洋教授2008年代表编委会所作的完成情况报告及2003年写给李春光先生的一封邮件原文照录,以回应学界同仁的关注。事实如何,请广大网友明鉴。(以下报告完成于2008年,经过近8年的努力,全书全部完成后已于2009年初交付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进入出版前艰苦、细致的技术编辑阶段)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科研项目――《音乐百科全书》编撰的完成情况报告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 于润洋教授
(一) 项目的重要意义和实施规划
作为“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的《音乐百科全书》,是一部专业性的大型音乐辞书。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出版过不少各类音乐辞书,包括1989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但是,至今尚未出版过一部由我国自己编撰的专业性大型音乐辞书。而目前国际上,此类辞书在文化比较发达的东西方国家中大都均已编撰出版,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其中有关中国音乐文化的部分,其内容均非常薄弱和贫乏。鉴于此,编撰一部既涵盖广泛的世界音乐文化,又能特别突出具有几千年辉煌历史的中国音乐文化的专业性大型音乐辞书,以便让世界各国能对中国的音乐文化有一个较为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就成为摆在中国音乐学术界面前的一项极为迫切和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
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尚不是一部专业性的大型音乐辞书,而且该辞书着手编撰至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而这期间我国音乐学术界无论是在史料发掘、学术研究等诸多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大踏步的提高;一大批老一代音乐学者尚在第一线上耕耘,而中青年学者也日臻成熟。在这种情况下,集中我国音乐学术力量编撰这样一部专业性大型音乐辞书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全书要求涵盖古今中外音乐文化中所涉及的各个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条目的文字释文、图片、谱例、中外文索引等,其规模约需六百万字左右。全书的撰稿人除以本院学术力量为核心外,将主要聘请国内外(包括港台)在相关课题方面有良好学术水平的专家学者们撰稿。全部编撰工作,计划于2005年早些时间内完成,之后交付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进入后期技术编辑阶段和印刷出版程序。
(二)编撰的组织工作和编撰过程
本项目在中央音乐学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早在1998年就已进入具体筹划,并于该年4月正式成立了相应机构,2001年12月正式立项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大研究项目,并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正式签定了出版合同。为保证最终完成这项艰巨、浩大的系统工程,学院批准成立了以学院领导和教师七名成员组成的总编委会领导班子,任命了正副总主编,负责领导和统筹全书的编撰工作;并根据学科分类,在其下设立了由近四十余人组成的九个分编委会,分别负责涵盖全书内容的以下各学科:即“中国音乐史和当代音乐创作”、“中国传统音乐(汉族)”、“中国传统音乐(少数民族)”、“西方音乐历史与当代音乐创作”、“音乐学相关学科”、“外国民族民间音乐”、“作曲技术理论”、“音乐表演艺术”、“中外乐器”。各分编委会均设有主编、副主编,分别负责各自编委会的工作;此外指定专人负责图片的制作和编辑工作。与此同时设立了编辑部,任命编辑部主任领导和协调全书编撰的日常工作。
在开展工作之初,便组织了总编辑委员会和分编委会的全体成员认真听取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专家和领导所作的有关“百科全书”编撰方法和要求的报告,得到该社在编撰方针、技术上的全力支持。与此同时,组织人力分工查阅了目前国际上已经出版的、有定评的几部大型专业性音乐百科全书,作为辞书总体的重要参照。
全书的总体结构、词目框架、词条类型、图片设计的拟定,是保证未来全书质量的关键,为此,编委会组织了多次专题会议,全体成员花费了大量时间就词目框架、词目类型、样板条目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反复多次的认真研讨。总体结构和词目框架初稿完成后,召开了“《音乐百科全书》词目框架在京音乐专家咨询会”,同时并以通讯的方式征求外省市有关专家的意见,以便尽量做到理想和完善,最后定稿。
总体结构和词目框架确定后,开始了繁重的约稿工作。本辞书的撰稿人面向全国(包括港台)、乃至海外。经过各分编委会的慎重选择,最后参加了撰写工作的撰稿人达482人,充分体现了本辞书集中全国及海外的音乐学家、作曲家、表演艺术家以及其他相关专家们的集体智慧,打造一部能代表我国当代最高水平的大型专业性音乐辞书的理念和目标。
为了保证本辞书的学术质量和水平,在工作流程中建立了四审制,即分编委成员初审,分编委主编二审,编辑部三审,总编委会正副主编四审,最后由全书执行主编通盘审定定稿。在实施过程中,编辑部承担了一系列极其繁重、细致的组织、编辑和技术工作。
(三) 编撰工作的完成情况
在教育部和学院领导从精神上到物质上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我院参加此项目各方面工作的全体人员,以及全国参与此项目的词条撰稿工作的各兄弟院校、研究机构、音乐艺术团体以及海内外的音乐专家学者们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攻关,作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的《音乐百科全书》已按原定计划基本完成。目前完成的情况是,九个分编委会承担的相关条目,除个别极少数条目,由于某些原因尚待最后完成定稿外,均已经过四审后定稿。全书共收入正条释文3336条,共约432万字左右(图片、谱例、中外文索引等尚未计算在所占版面之内)。其中正条之外的“参见条目”将在交付出版社进入后期技术编辑阶段时解决。
目前正条释文的条数与字数的初步统计如下:
1,“中国音乐史与当代音乐创作”,共433条,525430字;
2,“中国传统音乐(汉族),共338条,642444字;
3,“中国传统音乐(少数民族),共207条,420542字;
4,“西方音乐历史与当代音乐创作”,共1038条,1453759字;
5,“音乐学相关学科”,共149条,231663字;
6,“外国民族民间音乐”,共64条,166248字;
7,“作曲技术理论”,共149条,260335字;
8,“音乐表演艺术”,共754条,451059字;
9,“中外乐器”,共204条,169844字。
上述各类条文,按其不同的重要程度,其字数规定也不同,共分以下七类:
1,特长条(10000-20000字)共66条;
2,长条(5000-10000字)共101条;
3,次长条(3000-5000字)共123条;
4,中条(2000-3000字)共130条;
5,次中条(1000-2000字)共437条;
6,短条(500-1000字)共1011条;
7,次短条(500字以下)共1468条。
上述条目中已四审完毕的条目释文,均已正式打印完毕,并将按各自所属学科,分类成册。
本项目的电脑数据库的制作已基本完成,上述词条的释文,以及相关的信息均已基本输入该数据库,可按需求用不同方式进行查阅。
本项目虽已基本完成,但尚有一系列后续工作。例如,补进因特殊原因尚未最后完成的少数个别条目,释文中的谱例插入,最后确定将使用的相关图片,中外文索引的制作等等,其中有些工作将参与到出版社出版前的技术编辑工作中同时进行。
(四) 项目的特色与学术贡献
一,鉴于目前国际上有定评的、高质量的音乐百科全书中有关中国音乐文化的内容极为薄弱,本项目立意要改变这一不合理的状况。本书的一个最重要的特色体现在:有关中国音乐文化的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地位和份量,大大地有别于国际上现有的任何一部音乐百科全书。按照既定的编撰方针,目前全书有关中国音乐文化的条目释文,在字数上已占全书总字数的五分之二左右,这就大大地改变了上述不合理情况,充分地体现了在辞书中给予中国音乐文化以应有的地位和份量的理念。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我国的专业音乐工作者通过此辞书能更多地了解自己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而且还将使国际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界通过这部《音乐百科全书》有可能更多、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中国音乐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从而为实现中外音乐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创造更好的条件,应该说,它的意义无疑是深远的。
二,本书的编撰要求和目的中,一个最重要的理念是以辞书的方式,充分地展示中国音乐文化光辉灿烂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宝藏,以及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几年中我国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理论研究、音乐教育以及社会音乐生活的诸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所达到的水平。与此同时,也展示了我国音乐学术界对世界、特别是西方音乐文化的历史和现状的了解和关注,乃至阐述自身的见解。特别是在全书总体条目框架的精心安排下,我国音乐学术界不同学科领域的众多的老一代一流专家、学术上已臻于成熟的中青年学者组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的撰写队伍,积极参与,通力合作,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了全书的学术质量,使之成为我国一部具有目前最高学术水平的大型专业性音乐辞书。它的出现不仅为我国的专业音乐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自身领域中相对系统、全面的知识平台,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编撰完成也将是我国音乐学术建设的一个新的起点。这也是这部辞书的价值所在。
三,本辞书中不同分支学科中的一系列重点条目的释文,体现了我国音乐学领域近25年来所达到的前所未有的学术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展示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这主要体现在学术份量较重的长条、特别是特长条的条目释文中。这些条目释文的撰写人大多是相关分支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在各自的学科领域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本辞书在这个方面体现了作为一部大型专业性音乐百科全书应有的学术水平和质量。
(五) 编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以及今后的任务
编撰这样一部大型的“百科全书”性质的专业辞书,对于我们这样一所从未承担过这类任务的学院来说,无经验可循,其困难是可想而知的。无论在人力、经验、学识乃至资金等诸多方面,都面临意想不到的种种困难。特别是除编辑部的少数同志外,参与这项工作(从组织工作到具体撰写)的成员都是我院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上的骨干,本职工作已经很繁重,因此在工作进度上很难不受到一定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同心协力,克服种种困难,发挥我院传统中历来就有的敬业精神,终于基本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这确是难能可贵的。
由于学识、经验等诸多方面的局限,目前取得的成果还很难令我们自己感到满意。诸如在整体词目框架结构的全面性、条目释文的准确性和创新性、在世人物上书的适当性、文字语言表述风格的一致性等等诸多方面,尚存在种种不足和尚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之处。我们深知,上述存在的这些问题,事实上是很难通过一次编撰就能得到完满解决的。正像国际上许多大型专业性音乐辞书一样,初次出版后,总是要经过多次、甚至是规模很大的补充和修订,才可能臻于完善。因此,本书在最后完成和出版后,经过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检验,肯定需要作进一步的订正,补充和大规模的修订,以达到相对的完善。我们深知,等待我们的下一步任务,也仍将是非常艰巨的。
(文章上传:何宽钊)
-
关于
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