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学术等身的音乐于润洋先生仙游,同仁无不怅然泣涕。其弟子,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副教授,何宽钊老师,应上海音乐学院第158期音乐学学术论坛之邀,于2015年12月17日15:00—17:00,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中602 教室举行了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的标题为《于润洋音乐意义本体论思想探究》,韩锺恩、杨赛、黄宗权以及韩锺恩教授的博士生、硕士生等其他学生参与。

    本次讲座,何老师就于润洋先生的“音乐本体论”思想,展开了比较深入的思考,并以互动的方式与大家一同分享。讲座内容主要是围绕于润洋先生的几个重要的学术文本展开的,分别是:《对一种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剖析——评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音乐形式问题的美学探讨》、《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学分析这三篇文章。

    关于“本体论”,何老师谈到“研究世界万事万物的本源、终极、最根本的东西”。而于老师穷其毕生所追寻的就是音乐的本体论问题,也即音乐的意义。他谈到于老师的惊世之笔《对一种自律论音乐美学的剖析——评汉斯立克的〈论音乐的美〉》,该文是他音乐意义探讨的第一步,是于老师极细致的感性聆听经验与辩证思维的结晶和缩影。该文是国内第一篇系统、全面、而又深入探究汉斯立克这本小册子与其形式论美学观的重要文本,影响极为深远。何老师讲到,首先,因为汉斯立克的这篇“战斗檄文”,让我们现今的“音乐美学”这一学科的成立与发展方得以可能;其次,就是于老师极具这种学术眼光,在理性批判的基础之上,并没有一边倒提出重形式还是重内容,而是深刻又冷静地提出音乐本体论之说,这显出了于老师的“伟大”之处。

    接着,何老师在极为肯定《音乐形式问题的美学探讨》这篇文章的重要历史地位的同时,还这样来评价这篇文章:于老师的(这篇)文章越读(嚼)越有味!该文于老师倾十年之功,梳理出了渊自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和亚里多德,到二次大战后的五十年代的美学发展的新趋势,洋洋五万言!全面展示了音乐形式本体的面貌,在当时确非常人所能操作。

    最后,何老师坦言,于老师的《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终曲的音乐分析》这篇文章,则更是有着“破天荒”的意义!无论是之于当时的音乐学研究,还是之于作曲理论研究,这种当头棒喝般的“训斥”,倒让当时相对沉寂的音乐学术界极为享受,自此,国内的音乐学分析方才走上了一条振奋人心的道路。看得出来何老师做了很充分的准备,剖析得很透彻,探究得很深入,也让我们对于老师的学术思想有了一个更清晰与完整的认识。

    某些人,生来就好像为了“究天人之际”,他筚路蓝缕、他皓首穷经、他为世人盗得圣火。这些人就是“意义”,而他们将永远活着。自古立言、立功、立德者,千秋。

    江攀 整理

    2015年12月24日晚

    分享到:


  • 文章录入:二月里来责任编辑:二月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