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密歇根大学林萃青教授学术讲座综述
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学术讲座系列
林萃青《姜夔音乐文化生活中的文字与声音》
主讲人:林萃青教授(Joseph S.C. Lam)
主办人:洛秦教授
主持人:黄艺鸥博士
时 间:2015年12月11日上午10:30-11:30
地 点:上海音乐学院新教学楼中415
主 办: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艺术学理论B类方向一:国际语境中的城市音乐人类学与社会学项目、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学科建设项目资助
黄艺鸥整理
2015年12月11日上午10时许,应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之邀,美国密歇根大学林萃青教授为我院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姜夔音乐文化生活中的文字与声音》的学术讲座。讲座伊始,主办方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洛秦教授对林萃青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此次讲座举办的目的与意义进行阐述,为本场讲座拉开序幕。随后,主持人黄艺鸥博士对林萃青教授及其研究领域与成果进行介绍,特别提及林萃青教授作为美国密歇根大学终身教授、原音乐系主任、孔子学院院长,自身在民族音乐学理论、音乐史学理论以及中国(特别是宋代、明代)音乐史研究方面成就斐然,并且帮助了许多中国青年学子赴美访学,给予年轻人更多的成长机会,亦致力于推动中国音乐在世界范围的交流与传播。
提出问题
林萃青教授在讲座的开篇以姜夔的诗作《过垂虹》作为引子:“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由此提出以《过垂虹》引发的音乐学困惑,即如何通过文字寻找过去的音乐,姜夔为什么写 “过垂虹”,他要描述的声音/音乐世界是怎样的?他要跟我们说些什么?我们可以从他的诗篇中学到什么?
继而,林教授从“中国的姜夔”与“世界的姜夔”的视角,阐述姜夔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局限与困境,他指出我们要使姜夔在世界音乐史上立足,对于其原真的音乐作品的解读以及演绎/演出能够感动世界听众的姜夔音乐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我们该如何突破现代姜夔音乐学研究的局限,探索解读、阐释、演绎姜夔音乐的新途径?
理论建构
林教授通过四个方面相互交织与支撑的理论,即声音文化(sound culture)、音乐商榷(Musiking)、声音/音乐境界(soundscape,musikscape)、怀古解读演绎,建构阐释姜夔音乐世界/声音文化社会的理论体系,重构整体或个别的姜夔词乐作品、音乐人物的场景,探索其音乐对话的对象、过程、功能、意图以及容受等方方面面的现象。
对于声音文化理论,林教授将其解读为,声音/音乐是有意义和目的的人际交往的表现行为,是跨越时空的记忆与交流。探寻声音与非声音之间的关联,是理解中国音乐之“乐”的概念的重要途径。音乐商榷(Musiking)是林教授所创之理论,与Small Christopher的Musicking理论不同,他强调参与音乐行为的人具有共识的理念、话语、表达方式、创意性与目的性,从不同的立场出发,互动地将音乐作为个体(object)、声音时空、活动过程(processes)的“多媒体”演艺方式进行操控,从而达到音乐商榷的目的。怀古理论是林教授近年来研究的新成果,他认为怀古首先是面对古人/古乐的一种情怀,也是一种解读历史的视角与立场,运用保存下来的史料,尽量客观的理解历史现象/事实,有意图地演绎过去,将其与现代连接,从而达到与古人的神交、对话与感受。在此基础上,要关注解读的历史立场问题,实证立场的解读更为客观,不同人可以作比较相同的解读,而历史文化推理/联想解读则更容易受到解读者“个人历史文化认知”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人可以作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怀古不可能是100%复原古乐,它是主观与客观相融合立场的阐释。
姜夔的文字与声音阐释
在阐述了解读姜夔音乐的理论体系与史学立场之后,林教授对姜夔的文字资料进行了梳理,包括词(序)、诗、论(《诗说》)、议(《大乐议》)以及姜夔的自传,并且逐一解读这些文字信息中所表达的声音现象。如姜夔琴曲《古怨》的歌词“欢有穷兮恨无数,弦欲绝兮声苦。”是什么样的声音/音乐能够表达弦绝与声苦?这不仅是文学描述,其背后的音乐究竟为何?再如,姜夔词乐《扬州慢》之序中提到“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姜夔为他的这首词乐作品描述与构建了一个怎样的声音/音乐境界?还如,姜夔诗作《过垂虹》“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小红低唱是如何低唱的,与现代的演唱方式有何差别,姜夔与小红的创演之配合是如何进行的?等等。这些被我们忽略为平常信息的文字,其背后所透露的声音信息着实值得我们去思考、解读与阐释。同时,林教授还梳理了姜夔音乐文化生活的脉络与临安的地理声音世界,探寻其音乐作品创作的时空维度。
结论
林教授认为姜夔词乐只是他音乐文化生活中的一小部分,是表现诗人自我文化身份、艺术造诣以及社交的方式与工具。他的声音文化生活是由自然界的声音、宫廷祭祀音乐、文人音乐、市民音乐等相互交织、商榷的音乐行为所建构起的南宋声音世界,因此,姜夔词乐中所体现的即是声音背后的自然世界与人文自我!如何建构一个学术和艺术并重的演绎演出,让我们可以与姜夔的南宋音乐世界相联系,藉此进行超越时空的音乐商榷碰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提问环节
林教授的发言结束后,在座的师生积极的参与提问和讨论。所涉及的问题包括,怀古是一种情怀,是解读与阐释历史的立场与视角,那么,在运用怀古理论进行古乐演绎演出时,如何把握历史文化推理/想象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分寸?请林教授谈谈他的Musiking理论与Small Christopher的Musicking理论差异。以及如何把握声音境界(soundscape)中的声音与音乐的关联等。林教授对此一一进行了回复与讨论。
在讲座的最后,主办人洛秦教授对林萃青教授的讲座进行回应,他强调林老师的讲座涉及到的是音乐史观的问题,历史是阐释的,在以往对于姜夔的研究中我们往往只关注于乐谱的研究,而忽略了姜夔文字中所传递给我们的重要信息。如何根据历史遗留下的碎片,解读与阐释姜夔音乐,需要对中国历史文化有更为深刻与全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