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海音乐学院第六届音乐学术季第12届钱仁康音乐学术讲坛

    两岸三地国语流行歌曲研究:1930—1970,音乐史与研究方法第一讲

    讲座老师:沈冬教授  

    时间:2015年12月16日15:30—18:30  

    地点:上海音乐学院中楼415  

    综述人:王利洁  

    讲座论题:

    一、绪论:国语流行歌曲的定义、范畴、研究材料、研究方法

    二、触摸历史,聆听歌唱:国语流行歌曲的出现与音乐文化环境 

    讲座开始之前,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系主任赵维平教授给大家介绍了沈冬教授,沈冬教授是台湾大学艺文中心主任,音乐学研究所教授,此次是第12届钱仁康音乐学术讲坛,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沈教授来给我们讲课。沈教授的跨界研究很多,隋唐西域乐部的乐律考、唐代乐舞新论等都是她所研究的对象,今天沈教授所讲的是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市场占有份额很大,可是真正的学术性研究却很少,因此这一系列的讲座对我们来说是具有很大意义的!

    沈冬教授在讲座的一开始就简单介绍了她这次的系列讲座,十个部分,环环相扣,每一个话题都引起了学生们的关注。本次讲座主要分成两个部分:

    一、绪论:国语流行歌曲的定义、范畴、研究材料、研究方法。

    1、国语流行歌曲的定义:这是一种妾身不分明的乐种,可以从四个角度来探讨:一是历史的视角:空间的扩散性;二是外观的视角:时间的无常;三是内涵的视角:名称的暧昧性、内容的丰富性;四是现当代理论:雅俗区隔、大众文化、商业性标准化、科技性。由中外交流的角度观看中国音乐史就是:一个基础、两个颠覆。先秦两汉:钟鼓之乐、金石之声。魏晋南北朝隋唐:丝竹之乐、琵琶之声。近现代中国:钢琴提亲之乐、歌咏合唱之声。现代定义的流行歌曲此时出现,也是中西交流新产品。

    2、国语流行歌曲的范畴:1930—1970年代,中国、香港、台湾、东南亚的国语流行歌曲。

    3、国语流行歌曲的研究面向三个方面:

    音乐学研究:主要包括音乐史、歌词、旋律、词曲作者、歌者、音乐分析、音乐美学、乐种交错影响。

    文化论述:政治、族群、性别、次文化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大众接受。

    物质经济:唱片工业、制作科技、著作权、报章杂志、歌手包装、行销。

    4、国语流行歌曲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1:

    阅读资料:文献、一手、二手、理论,这种研究方法和音乐史不同,音乐史研究要让历史说话,从中总结理论,流行音乐要从多方面着手研究;访谈;可信度。

    研究方法2

    分析:时间:年表、作品表、交互对照、时代环境、政经社会

    空间:地域、城市、公司、场域

    译谱、访谈逐字稿、音乐分析

    原典重要,还是他人研究重要?

    理论重要,还是资料重要?

    引用重要,还是查证重要?

    二、触摸历史,聆听歌唱:国语流行歌曲的出现与音乐文化环境。

    1、触摸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与流行歌曲

    五四运动与流行歌曲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五四运动的意义:成功导入了西方的思想与文化,批判性的重估中国传统,来锤炼一种新文化,这一公然的做法,导致一系列争论和论战,为创造性采用外国的观念和体制,以处理中国的局势奠定了基础。白话文正式确立,白话文书写的现代文学取代了文言文书写的古典文学。各种外来观念和意识形态涌入,在社会重建和民族振兴上产生两种相反的观点。民族主义的强化刺激了少年的崛起。许多音乐工作者参与了新文化运动,如:王光祈等人,更多音乐工作者追随了五四运动带动的工作脉络,并由音乐角度去实践五四运动的影响。此时重要的音乐发展和五四运动一样,都以北京大学为核心据点,重要人物有:蔡元培、胡适、刘半农、萧友梅刘天华、李锦晖。其后蔡元培、萧友梅等人赴上海,开办中国第一所音乐专门学院——国立音乐院。五四运动的青年们求新若渴,为中国造一新音乐,由音乐的角度去实践五四运动的理想。介绍了中国流行歌曲之夫——黎锦晖。他以民间小曲,西方爵士乐形式创作歌曲——中西合璧,雅俗共赏。因此对黎锦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2、理解城市:流行歌曲的摇篮——上海

    上海娱乐事业发达的背景:人口密集成长快速;西方物质文明传入;租界安定华洋杂处;移民社会人际疏离;休闲观念的普及;帮会、文化社群;海派文化。 

    3、聆听歌曲:娱乐改造、歌唱普及

    娱乐改造:唱中文歌的是小学生,唱莲花落的是叫花子,哼毛毛雨的要遭禁止,在正人君子前唱小调准会挨巴掌,可是,大学生爱哼英文名歌,所谓Harmony的四部合奏,也跟莲花落的和声相差无几,然而四部合奏用于庄严的礼堂中,至于西方的求爱曲,像有名的《我怎能别你》,非但没人禁止,还有人提倡。《申报》。
    聆听歌唱:在音乐教育、娱乐改造的背景之下,唱歌不再是优伶之事,除了传统的民歌戏曲以外,新的歌唱类型出现,与流行歌曲交互流通。学堂乐歌、艺术歌曲、抗日救亡歌咏、流行歌曲,如:《送别》、《叫我如何不想她》、《红豆词》、《热血歌》、《长城谣》、《杜鹃花》等。与流行歌曲之间发展时间的连贯,也有内容的重叠。 

    总结:

    沈冬教授此次的讲座主要是为这次系列讲座开了一个头,点出了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我们一直致力于研究中西方的各种音乐,却一直忽视这个时下市场占有额最大的群体,我们不了解流行音乐的历史与发展,一直轻视流行音乐的存在。沈冬教授这次的讲座让所有人对于流行音乐的发展也逐渐重视起来,这是一个值得研究且富有乐趣的领域。

    分享到:


  • 文章录入:mus责任编辑: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