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身体与人类认知》跨学科系列讲座第八场
——渠敬东《大观天下:宋元山水画中的士人世界》讲座综述
时间:2015年11月18日13:30-15:15
地点:上海音乐学院中217
主讲:渠敬东教授
主持:萧梅教授
综述:周超然
萧老师按:本学期《声音、身体与人类认知》系列讲座课程的第八讲,我们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渠敬东教授。在约渠老师讲课时,我本意是希望他从学科史的角度来讲讲从涂尔干、莫斯一直到后来的梅洛庞蒂、布迪厄、福柯等法国学术界相关课程主题的内容。当他给了“宋元山水”的题目后,我和部分学生不免好奇。18日那天,渠老师的讲座显然引发了学生们的听课热情。一般要到隔周才能收到的作业,竟然在第二天就有来稿。尽管按照惯例,每堂课后都有同学负责综述,但这次就破个例,分享指挥系研一周超然同学交来的作业(该课第一份)吧。
大!开!眼!界!
在谈我的感想之前,我不得不感谢渠老师,带着我领略了美术之美。
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完全没有美术鉴赏力的家伙,因此哪怕是在挪威留学两年,我去了欧洲很多地方,也都没有进过一家美术馆。但是今天,我发现,原来我只是少了一个学美术的朋友~
言归正传。
今天的讲题是《宋元山水画与文人的内在世界》,但咱们的课有一个传统,一般情况下,在主讲老师意识到时间的时候,他/她才刚刚开始~今天也不例外。刚谈到宋元,下课了......不过这不影响渠老师给我们带来的体验。
(渠敬东教授讲座中)
首先,渠老师谈到了中国精神的核心,道。这来源于孔老庄的时代(那会儿我刚进门,可能错过了什么)而中国用来统治管理人民,通过两种方式。一曰政统,二曰道统。孔子看得很明白,政统是会变的,可兴亦可衰。道统才是民族,国家的魂,不能丢。因此,他告诫文人学士,当政统得道时,文人学者要入世,发扬自己表率的作用。当政统失道的时候,反而不要去改变他,(我觉得,他早已看清,朝代更迭无外乎兴衰,这本是规律。)文人学士的使命是传承!因此,此时反而应该出世。坚持做好自己,更加努力的修行。如果邦有道,你贫贱,那说明你不才,可耻。邦无道,你大富大贵,助纣为虐,可耻。我表示,不能赞同更多!兴,百姓苦,,百姓苦。
接着,老师开始说山水画。他着重分析(主要时间就只够分析一幅画...)了郭熙《早春图》。BTW,我之前考硕士八大类,学到了这些画家的名字和作品,看到一幅画,或许也能蒙对画家名字。可是!完全不能理解,完全欣赏不到其中的美,画家在其中的设计。今天不一样,渠老师首先讲解了古人如何观画的。古人将画至于堂中央,客人进门即远观,慢慢走近即动视,最后立于画前,细细品味。早春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三远中的两远,高远深远。我相信,从远到近的去看,画面自然而然的给观画者山峰越来越高的感觉。这是一种势~让静止的画面带给我们动态的感受。这恰恰就是中国画的精髓。西方的画讲究视觉。中国画讲究内心。因此,再次表示对渠老师的感谢,没有他的带领,我估计依然看不出半分。早春图中的几处人物,虽两三笔描绘,但依旧动态十足,而且各处皆有。我也觉得有可能是画家自己。我甚至觉得,这幅图中的山如果去对照,现实中是没有的。山峰是山峰,山脚是山脚,中间留白就是体现深远,完完全全一种蒙太奇的手法。画家就是把他眼中的山描绘给了我们。体验的是山高,然后引出天高,人的渺小。
当然我有一个疑问,老师说了卷轴画是一边放一边收,一段一段的看。那竖轴画呢?有没有可能也是一段一段看?先看山脚?
Well,刚才聊到蒙太奇,我突发奇想,觉得老师提到的另一种画卷,卷轴画,用电影艺术来讲就是长镜头。哈哈,一手放,一手收,画面没有间断,简直就是长镜头嘛!老师提到的作品,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如果没听这个讲座,我一定看不懂的。
现在我们从杭州的那残卷看起,先是入世的画面,山居。山中有人居住,颇为祥和。接着慢慢向左移动,人烟逐渐稀少。对岸的山越来越远,越来越淡(平远)。吸引我们目光的是树。它们由一开始的平庸,变得有个性起来。继续向左,过程中远处的山已经消失了,留白的地方是一堆文字。我想背景就是水吧,漫无边际。渐渐地,河岸变宽,又开始有村落了。接着,山脉出现了。是的,我看到了山脉!非常清晰,远处的层叠,近处的挺拔,树木的不屈。我看到了力量。接着,放大图片,山脚下,苍劲的松树下,茅草屋中坐着一个“人”。他面前的水里有一群水禽。妙哉,寥寥几点,活灵活现。这样的景色环绕中,我想一定是位高人。人感受着天地自然。我个人认为这里才是画面的高潮。原因随后说。接着继续向左,水域变宽,河岸变窄,留白增大。(连接部)然后,一座山就这样出现了。亘古,这两个字。比之前的山更加险峻,笔法更加犀利,觉得很硬!然后就是复归无一物。天人终合一。老师认为这里是高潮。他比作音乐。而我觉得高潮在结尾很奇怪啊。我相信正是有了高人在之前的出现,慢慢体会到了天地人的关联,才有了后面的表现。最后的山更像一种再现。也是一种道别。这里的山没有人了。我既是我,我也是天,天人合一。最后的山之前的水,树都有一种苍茫感。画风也与之前截然不同。我想在20年的创作过程中,画家也是不断的感悟,不断地续写着这幅作品。这里肯定是有故事的。我看到了一种急切的感受。不知萧老师你怎么看。
最后,渠老师才进入正题,元代,虽汉人政权不在了,但这帮出世的文人寄情山水,因此创作出了更辉煌的山水画。可惜时间不够了!!!!....老师急匆匆随便说了几位,哎,还想多听一点啊。
非常感谢萧老师还有渠老师。谢谢。我想我会开始自主欣赏中国画,去感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