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宽教授谈艺录
钢琴声音的技术处理、美学诠释并及生命体验的互动与完形
- Copyright © 2004-2010 Musicology.CN. All Rights Reserved 立足学术,面向公众,推广和传播高雅艺术与和谐文化。
-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研究所 联合主办 中国音乐学网版权所有
- 快速荐稿通道沪ICP备05005711号
A Lecture by Prof. Hung-Kuan Chen
——钢琴声音的技术处理、美学诠释并及生命体验的互动与完形
在今年10月份由上音国际钢琴艺术中心举办的李斯特国际钢琴大师班上,我校钢琴系主
音乐学系主
初级阶段:主要注重手指技巧、领悟能力、反应速度等一些生理上的基本条件的培养。一般来说这个阶段要从刚起步一直持续到11、12岁左右。从生理角度来说虽然存在领悟能力的高低和手指技巧的好坏,但这个阶段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天才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区别。(其中不一定包括极小一部分拥有超凡天赋的人)
第二阶段:由11、12岁起至14、15岁。主要表现在音乐技巧上自我个性的突现。
第三阶段:在技巧的基础上逐渐重视起音乐蕴藏的基本感情,从纯技术向艺术性过渡。一般先是由旋律(melody)入手,将音乐中歌唱性的旋律线条表现得十分自然和完美,以学生的观点看来这就是所谓感性的理解。在旋律表达之后开始进一步考虑多声(polyphony)的演奏,此时已开始更多地用理性去思考问题,例如在说到分句时,
第四阶段:和声(harmony)。和声类似音乐中的语言,音乐家(钢琴家)通过和声的音响表达自己的感受。然而它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感受,不仅需要理性和感性的理解,同时亦需丰富的生活体验才能感受到某些和声中的用意。考虑到生活阅历的深浅,因此开始重视和声的阶段一般会比较晚才会涉及,并将从25岁起一直持续8~9年。
融合阶段:在以上四个阶段之后便是不断融合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灵感层面(Inspiration)的过程,通常是在具备以上所有条件之后才能够浑然天成。很多音乐家常说:我们在演奏音乐时只是作为一个媒介,音乐只是通过灵感展现出来。
1、诚实。
“有一次我抱了一本谱子问我的姐姐陈必先:‘有一条曲子我弹不好,不会弹,弹了半天还是练不出来,请你告诉我这个该怎么弹?’她就看看我说:‘为什么要告诉你?你自己可以知道为什么不自己去寻找,要来问我?’那时候我已经找了一段时间了真的找不出来,可她说:‘你在撒谎,这是骗人的。’她就是不告诉我。我那天回家的时候有点生气,她怎么会说我是在撒谎呢?我完全没有撒谎啊,我真的是找不到啊才去找她的,没想到她一个巴掌打过来就不告诉我而且说我在撒谎。我有点生气,那么好吧!我就自己来找找看。花了几天的时间找出来了,自己找出来的。在这几天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就学到什么叫做诚实,就是说我们知道我们真正把这个心血花进去了多少去寻找这个答案。我从那一天开始几乎从来没有再问过劳是一个问题,那时候我才15岁。因为没有想到过任何一个问题我没有办法找到答案,如果我真的很诚实的话,真的花心血的话,这答案一定是会找得到的。有的时候也是要进图书馆,去听课,上大师班,不过这个答案是可以(依靠自己)找得到的。(我)年轻的时候会比较倔强,就说我不会很随便地开口问(答案)。我并不是说你们在做学生的时候不要开口问你们的老师,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这里头学到诚实是很重要的成分。我常常感到学生在做音乐的时候不诚实,不要讲学生了,有的时候在演奏会上也是。就是说如果你是非常非常诚实的时候你会知道你弹过去一个曲子,什么什么地方是没有研究过的,没有付出心血过的。譬如说有的学生大部分东西都弹得不错了,第一句弹得很好,第二句也弹得很好,都是弹得很好了,不过在一些小的地方有一两个音比较特别,他感觉不出来就放在那里不管它了,想到反正别的都弹得很好,这两个音算什么?就放在那里算了。我有的时候会问我过去很优秀的学生:‘那两个小节在那里,你心里觉得怎么样啊?’他们就会看着我,有点发愁,脸都垂下来了,知道被发现了,被我抓到了(笑)。而且有的时我会跟他讲,刚刚你在弹出来,心里怎么想,我可以从头到尾告诉你。有一次有一位学生他不相信,然后我就真的从头到尾把一个很长的曲子——30多分钟的曲子讲给他听,他刚才弹琴的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弹到这里的时候希望老师不要听到……因为这里不知道该怎么做,根本连不下去嘛~该怎么办?实在是荒唐!然后这里呢我就用什么什么人的方法弹吧,反正我也想不出来有什么别的方法了!弹到那里的时候就想,老师上次讲过这个,就用他的方法弹他总不会有意见哦?!反正一大堆、一连串(想法)就被我全部拆穿了。最后一乐章还没有弹完的时候,他说:‘老师,够了,够了!都被你听出来了!’如果我听得非常非常仔细的话我就全部都听得到,感觉得到。所以有的时候我学生跟我说‘老师你好可怕,弹给你听好可怕’。那我说是啊,是很可怕啊,不过你要知道在老师面前你大概是没有办法欺骗的。”
以上所说的诚实不仅是一种态度上的诚实,在这种诚实的基础之上更需要更高的感情上的诚实。当我们自认为对音乐产生感情的时候,这种感情确实是真实的吗?是否还存在值得思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