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族音乐学家山口修教授--高峰学术论坛系列演讲
日本民族音乐学
—第一场工作演习(Workshop1)综述
时间:
地点:上海音乐学院电教大楼三楼录音棚
内容:筝、尺八、三味线,表演与讲解
主持:
演奏示范:菊武厚词(日本筝)、星田一山(尺八)、菊圣公(三味线)
现场翻译:
综述人:黄婉
2007年4月,适逢上海音乐学院创建八十周年纪念活动之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重点学科联合中日音乐文化研究中心,特邀著名的民族音乐学家,日本大阪大学教授山口修博士,来我院作“高峰学术论堂讲演”系列讲座。该系列讲座分别以学术演讲(Lecture)、工作演习(Workshop)及讲演音乐会(Lecture Concert)三种形式进行。
首先,
图一:
工作演习的方式(Workshop):集讲解、表演、和学习演奏为一体。为学者、学生、表演者、以及爱好者现场了解、体验、交流和学习日本传统音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第一次工作演习(
第二次工作演习(
今天的“工作演习”分三个环节,以筝、三味线、和尺八的先后顺序逐一介绍,而每一环节又将从保存、演奏姿势、形制、乐器渊源和比较、演奏核心技术、旋律形态、调音、曲目几个方面展开。
为更直观地叙述本次工作演习的具体流程和内容,以下以图表加注释的方式来做描述。
表一:工作演习1(Workshop1)的流程(生田流派)
乐器 演奏家 示范流程 |
日本筝 菊武厚词 |
三味线 菊圣公 |
尺八 星田一山 |
备注 | |
(一) 保存与演出前准备工作 |
取放 |
无需拆卸,直接取出整件筝。 开始定弦。 |
介绍存放三味线的琴盒。如何从中取出琴的各个部件。开始进行仔细的组合和张弦(注2)(见图三)调弦(注3)。 |
以布包裹。 取出两个部件。 安装组合为可以演奏的尺八。 |
平时演出取放乐器环节是在幕后进行(注1) |
(二) 演奏姿势、琴的位置 |
|
正坐(双腿平行跪坐),琴置于腿前,以一个短小脚撑支撑。曲谱放在琴的前方,矮小谱架平放面前。(注5)(见图二) |
正坐(同前) |
正坐(同前) (见图四) |
(注4) |
(三) 形制 介绍和 比较 |
乐器 |
单脚支撑,形状和结构与中国古筝类似 |
形制类似中国三弦。琉球岛还保存有蛇皮作膜的“蛇皮线”。 |
一尺八寸(自唐朝以来),竹子的根部做成。类似中国的洞箫。合 吹口和洞箫不同。 |
|
弦质 |
丝或尼龙弦 |
丝 |
-- |
| |
弦数 |
13 |
3 |
-- |
| |
假指 |
方形,由于假指的形状不同决定了不同流派运指时,和弦直接形成的角度不同、以及运指的其它技术的差异。 |
-- |
-- |
| |
拨子 |
-- |
契型的拨子 |
-- |
| |
码/桥 |
日本筝的琴码是可以移动的,而中国筝是固定的琴码。(注6) |
-- |
-- |
| |
(四) 演奏实践(核心演奏技术) |
指法 与 触弦 |
演奏家演示了筝的几种典型的演奏手法:--拇指、中指、食指的运指演示。 --左右手对于变化音的处理。从而造成音阶的改变。 --与西班牙吉他一样的演奏方法:apollando,拇指弹奏主旋律,食指和中指负责花奏、装饰。其补充性作用。 |
--演示右手的拨弦外。还同时介绍了右手的反向挑弦的“救(音)”从而形成典型的“两上,三下”。 --左手拨弦的手段。 --“滑音”的手法演示。 --另外几种典型的演奏技法。 |
演示: --音阶 --半音的四种吹法。 |
|
具有审美意涵的噪音技巧 |
通过假指和弦的横向摩擦造成噪音效果,是日本筝近年来现代化发展的一种技法改良。 |
触弦出现噪音“杂音”的效果。(注7) |
两种吹奏的技法型:“koloko(拟音)”和噪音技术“漏气吹奏”,是尺八非常有代表性的演奏特征。 |
| |
旋律型 |
三种旋律素 |
|
-- |
| |
(五) 定弦 |
|
平调子定弦,色彩较黯淡 |
本调子调弦。(注8) |
-- |
|
(六) 曲目 |
|
筝组歌 《菜蕗》 (节选版) (加入演唱) |
三味线组歌《琉球组》(近代的曲目,节选版) (加入演唱) |
都山流尺八本曲 《慷月调》 (吹奏) |
|
注释:
1:平时演出时这些取放乐器的环节是在幕后进行。今天除现场展示乐器如何取放之外,更大意义上是介绍日本乐器是可以拆分为若干散件的,装作特制的琴盒内的,临表演前临时组装的乐器。因为,日本人认为乐器是十分娇气的物件,保存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声音,同时也表明日本人较之东亚其他国家的人们,在对待乐器的态度上更为细腻、精致。
2:鉴于三味线的弦为古式的丝弦,由于丝弦本身性能所致,这个环节先于日本筝首先进行,但表演和东亚乐器比较依然安排在日本筝之后进行,此时,三十分钟的时间能够使得丝弦张力趋于稳定,定弦和调音固定。
3:调弦定弦的过程是一个十分讲求技术的环节。好的演奏家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
4:生田流派和山田流派在坐姿上一致,但是琴身和人身的角度不同。这里介绍的生田流派是与琴身呈一定角度。而山田流派是呈直角面朝琴而坐。同时也影响了两个流派各自迥异的表演实践。
5:在此,山口修教授提出今天工作演习的一个要点:乐器与演奏的空间问题的探讨。即乐器与演奏者身体的运动的空间关系的思考。
6:因此,中国古筝和日本筝弦的张力因桥码和弦的关系而形成差异。日本的老师通常会把不会调弦的学生的日本筝的弦和桥码用胶水粘和,但同时由于固定了二者的关系,所以,日本筝特有的张力也遗失了。
7:所谓“触弦”:这里指代三味线演奏技术中的一种制造“杂音”效果的手法。弦枕被称作为“山”,空弦和手指按住“山”的位置所发出来的声音在音高上是一致的,但是音色上却差别很大,这种刻意的“杂音”手法就叫做“触弦”。这种技术还与气候、温度、湿度有关。所以,触弦本质上是音色转换的手法。
8:除了本调子以外,还存在很多其他定弦的调子。如山下调等。演奏者还会根据不同的曲子进行不同的定弦处理,也会在演奏进行的同时,通过调整弦轴来进行转调。
图二:菊武厚词在示范演奏日本筝(Koto)
图三:菊圣公从琴盒取出三味线(Shamisen)、张弦、定弦。
图四:
图五:星田一山在演奏尺八(Shakuhachi)
表二:东亚乐器若干参数的比较简图
参数 东亚 各筝 |
演奏姿势 琴、演奏者的位置 |
假指 |
音色 |
弦 |
中国古筝 (以《渔舟唱晚》为例) |
坐在凳子上 有支架支撑古筝 |
使用 |
金属色,明亮 |
21弦,金属弦。 |
日本筝 |
正坐,琴身有短小脚撑,与人体呈斜角(生田流派) |
使用方形(注释) |
金属色,明亮 |
13弦,丝弦或尼龙弦。 |
蒙古筝 |
正坐,亲身放在腿上,与人体呈角度。 |
使用 |
明亮 |
-- |
朝鲜半岛筝(伽倻琴) |
盘坐,琴身放在腿上,与人体正对。 |
不使用(称作光指) |
暗淡、揉合,却不失张力。 |
12弦,丝弦,弹性音响。 |
越南筝(弹筝) |
坐于凳上,琴有支架支撑。十分类似中国古筝。 |
使用 |
金属色, 单纯、明朗。 |
17弦,金属弦。定弦同中国古筝。 |
注释:生田流派使用方形义甲,山田流派使用圆型义甲。并因此在演奏指尖运用上存在差异。
工作演习临近尾声时,恰逢民间江南丝竹乐队来上音参加交流活动,因此特邀其现场为日本艺术家和上音的师生们表演了一段中国传统丝竹乐:《中花六板》,(见图五)。上音的此次系列论坛和工作演习环节为中日音乐提供了交流的舞台。
注:鉴于笔者专业所限,对日本传统乐器的演奏实践的描述和记录如有出入,还请同学们及时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