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莉博士《中国传统音乐对天主教仪式的影响》讲座综述
时 间:2012年5月25日(周五)10:00-11:30
地 点: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北楼215
主讲人: 麻莉 博士(艾希施泰特天主教大学)
讲 题:中国传统音乐对天主教仪式的影响
记录、综述:方博
摄像、拍照:邹婧
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 于2012年5月25日邀请 麻莉 博士来我院举办讲座,其讲座的题目是:《中国传统音乐对天主教仪式的影响》。 麻莉 博士是本科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并在德国获得民族音乐学专业的硕士、博士。现任教于德国艾希施泰特天主教大学。讲座当日, 麻莉 博士的德国专业导师也亲临现场。
仪式中心主 任曹本冶 教授简要的介绍了 麻莉 博士以及对她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麻莉 博士先作了其个人学术经历的简短介绍,并对整场讲座纲要加以说明。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
1、 天主教在中国;
2、 研究前提与假设;
3、 田野调查;
4、 文化转型的发展步伐;
5、 最新趋势。
首先,麻莉梳理了天主教(即基督教的教派之一)作为宗教进去中国的历史。公元635年,叙利亚传教士阿罗本将早期的基督教带入长安,当时被称为景教。公元12、13世纪,罗马天主教进入元朝。17、18世纪,传教士利玛窦将罗马天主教带入中国等。直到今天,天主教在中国拥有大量的教堂和教徒。
在讲述天主教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之时,她又展示了一组天主教在中国本土化得图片资料,包括中国化的圣母和耶稣画像,工尺谱的音乐记谱文本,并说明了其中国化得赞颂曲目在五声音调基础山加入了和声,以及西式管乐队与中国乐器的组合形式等,为了说明中西方文化交互、相互交融、互相影响的事实。弥撒是天主教的核心礼仪,弥撒由预备礼、圣道礼、圣祭礼和弥撒礼成四个环节组成。而像弥撒这样的教堂音乐便是中西方文化相遇的地方。麻莉指出,中国的宇宙世界观是一种互补与合一的思想。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所有的表象都是由阴和阳构成。而中国的文化属性具有兼收并容、同化外来文化的能力。在这样的前提下,研究天主教音乐在中国的社会、文化属性便要从其音乐的意义出发。她认为在天主教仪式中,演奏音乐是为了达到和协的目的。根据以上前提与立场的设定,她提出了其自身研究的假设:中国的音乐宗教观会不会影响到天主教弥撒仪式中的音乐形式?
带着以上的假设,也是其研究的主要思考,麻莉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她先后走访了北京、西安、三原、广州、汕头、济南、上海、太原等地,对各地天主教堂及其教堂的音乐构成进行了田野调查工作。从调查中,根据每个教会的乐器组合、乐手构成、曲目选择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在乐谱方面,包括宗教性名称、民间音乐曲牌性质名称和谱字名称三类。在这其中,还包括一种佛教音乐与天主教音乐互换的现象,即以不同的歌词却同样的音调在不同信仰、仪式中演唱。从这样的现象中,她认为文化的交互作用对对天主教仪式产生影响。随后,在乐队的编配方面,她以宗教实践与习惯风俗在天主教丧礼中的融合现象为例,展示了几段视频音响,包括先中后西或者先西后中的乐队表演、中西同时进场各演各曲的乐队表演以及中西融合的乐队表演等三种乐队演奏模式在不同地区相同仪式性质中的演奏情形。并对各地神职成员、天主教信徒以及民众进行采访,问询其对于各种音乐表现形式的观点。从这些采访得出的答案来看,天主教仪式中的音乐表现在当下的中国实践遇到了相应的发展问题,即如何把握中、西方仪式音乐之间的比例及融合关系。此外,在乐谱、歌本方面存在多种记谱方式。而不同的记谱方式也恰好展现了天主教音乐的中国实践经历了翻译西方拉丁文音乐、依曲填词以及全新创作的三个阶段。
在以上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麻莉提出了文化转型这一概念。中国基督宗教音乐(包括天主教音乐)是一种多元文化的解读,是中西方文化交流、互融的产物。从教徒们对中国和西方两种乐队表现方式的不同观点和态度可以看出,天主教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中的文化转型与音乐变化。
最后,是麻莉对其博士论文即本场讲座的一个延伸,即对未来中国天主教音乐发展趋势的讨论。她认为,混合乐队表演作为中西方文化、音乐交融下的产物可能成为今后中国天主教音乐中主要的音乐表现形式。目前中国的天主教音乐仍处于文化转型的初期阶段产物,一种文化模式的支配作用还是十分明显。另外,她又例举了谭盾这样一位著名作曲家、异宗教信仰者根据圣经的领悟而创作的《马太受难乐》,其体现了一种跨文化的现象,以兼容古典、现代、传统、佛教、基督教等多重元素于一体的全新创作手法。这是一种新的模式,也是未来天主教以及其他宗教音乐创作可能出现的发展方向。
在 麻莉 博士的讲座结束之前的现场交流环节中,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研究员方博对她的讲座提出相关疑问,即在其所述的中西方音乐交融的实践中,作者本人对于这样的文化现象有何观点和态度。 麻莉 博士首先说明了其自身虽然是一位修读神学专业的学生,但仍并不是天主教徒的身份。信仰与学术研究是两回事,信仰是心灵的体验,而学术是思维的表达。在这样的前提下,她认为,在当今的中国社会环境以及文化背景下,中国的天主教音乐会继续以这样中西交融的形式发展下去,包括混合乐队的形式以及更多专业创作音乐作品的诞生等,这是一种趋势,她对此表示认同。
最后, 曹本冶 教授对 麻莉 博士的讲座进行总结,认为这是一场精彩的讲座。这是 麻莉 博士的博士论文内容的抽提,可以看到, 麻莉 博士的研究以历史文献结合扎实的长期田野调查配合为本体,十分踏实的对研究对象进行了严谨、深入和全景的探讨,其中甚少冠套一些社会学、人类学借来的玄虚“理论”或“概念”虚构所谓“理论创新”的假象,这是欧洲民族音乐学延续其从比较音乐学时期以来的学风,这样的学科训练和学术态度值得国内学界,特别是民族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