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

    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编        2010 年3 月20 日

    目 录

    【中心工作】

    “中心”协助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共建 “浙南区域音乐文化数据库”项目(2009 年10 月18 日)

    中心成员赴比利时参加“欧洲中国音乐研究基金会(CHIME/磬)”第十四届国际研讨会(2009 年11月18-22 日)

    “中心”申报《中国民间信仰仪式中的音乐与迷幻》课题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09 年11 月31 日)

    “中心”举行“蓬瀛道教音乐研究基金”系列活动(2009 年12 月10 日-18 日)

    “中心”访问学者孟至岭道长举办专题系列讲座(2009 年12 月10 日-16 日)

    “中心”承办“觉囊·梵音古乐”展演活动(2009 年12 月14 日)

    “民歌与道乐”—— 陕北佳县白云观道士活态演示(2009 年12 月18 日)

    “中心”开展2010 年度研究课题征集工作(2009 年12 月20 日)

    《民族志与四对关系》——北京大学 王铭铭 教授举办学术讲座(2009 年12 月21 日)

    萧梅 教授赴越南参加“福寿Xoan 歌唱国际研讨会”(2010 年1 月14 日-18 日)

    常熟“十番锣鼓”民间艺人向“中心”捐赠珍贵乐谱(2010 年1 月16 日)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学院庄雪婵副教授访问、交流(2010 年2 月1 日)

    “中心”接受英倩蕾(Catherine Ingram)博士为访问学者(2010 年2 月1 日)

    “中心”完成2010 年度课题招标审核工作(2010 年3 月7 日)

    “中心”面向全院师生开放“仪式音乐研究”资料室(2010 年3 月12 日)

    萧梅 教授与“中心”课题研究员吴珀元赴云南西双版纳参加第三届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2010 年3 月12 日—17 日)

    “中心”举办首届“课题研究工作坊”(2010 年3 月20 日)

    “中心”将与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举办“两岸三地民族音乐学论坛”(2010 年3 月20)

    《大音》(第三卷)学刊目录

    【项目报告】

    “中心”2009 年度部分科研课题结题通告

    “中心”2010 年度获批课题汇总

    【中心工作】

     “中心”协助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共建“浙南区域音乐文化数据库”项目(2009 年10 月18 日)

    2009 年10 月1 8 日,温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陈克秀教授、副院长王文韬一行四人赴中心研究室,就传统音乐数据库建设的相关情况向中心常务副主任萧梅教授进行交流与学习。传统音乐(仪式音乐)数据库建设是中心立足科研、服务社会的特色研究项目。萧梅教授向温州大学音乐学院的领导及教师详细介绍了中心数据库建设的宗旨、理念以及数据标准的采集、分类、制作等相关内容。交流学习之后,温州大学音乐系向中心提出协助建设该校“浙南区域音乐文化数据库”。

    “中心”成员赴比利时参加“欧洲中国音乐研究基金会(CHIME/磬)”第十四届国际研讨会(2009年11 月18-22 日)

    2009 年11 月18-22 日,“欧洲中国音乐研究基金会(CHIME/磬)”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了第十四届国际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国共60 余名学者、音乐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中心”常务副主任萧梅教授、数据中心副主任刘红教授、课题研究员刘桂腾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在会中进行了田野纪录片展播及大会发言。中心主任曹本冶教授因故缺席会议,也向本次会议递交了发言录像。

    “中心”三位学者的纪录片均属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的课题。 萧梅 教授《一个魔婆的“加冕”》的影像资料,记录了广西民间信仰仪式中魔婆的生命转换,魔仪所建构的当地壮族人的宇宙观,以及魔与当地道教信仰之间的关系; 刘红 教授《上海浦东南汇东岳庙“发符”科仪及其音乐》的影片资料,选取南汇东岳庙道教“发符”仪式中的部分片段,向与会者展示了上海城乡交汇处独具特色的道教仪式及其音乐之面貌;刘桂腾研究员以呼伦贝尔草原巴尔虎蒙古萨满胡德日楚鲁祭祀仪式中的鼓为主要线索,集中展示了该仪式所使用的祭具、乐器、神歌等,并就仪式进行过程中所包含的自然环境等元素做了解释说明。

    三位参会者在纪录片展播、发言之后,回答了与参会学者的提问并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中心”申报《中国民间信仰仪式中的音乐与迷幻》课题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2009 年11 月31 日)

    由“中心”申报的《中国民间信仰仪式中的音乐与迷幻》课题(2009.11—2012.12,项目负责人:萧梅),现已批准为2009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并正式立项(项目批准号:09YJA760027)。

     “中心”成功举行“蓬瀛道教音乐研究基金”系列活动(2009 年12 月10 日-18 日)

    2009 年12 月10-18 日,“中心”举行了“蓬瀛道教音乐研究基金”专题活动。

    此次专题活动之一,特别邀请了道教全真龙门派二十一代道人孟至岭作为访问学者来“中心”进行为期两周的交流访问。孟道长出家修道多年,是1989 年道教传戒“天字号”,曾隐修于东北,现任教于中国道教学院。交流期间,孟道长以“道教科仪与音乐”为专题做了三场系列讲座。

    专题活动之二,邀请来自陕北佳县白云观的多名道士为本校师生进行了“民歌与道乐”的活态演示活动。陕北白云山道教音乐风格独具,道俗兼容,是道教音乐诸种流派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派。
    系列活动之详情,以下本期简报中将有分别报道。

    “中心”访问学者孟至岭道长举办专题系列讲座(2009 年12 月10 日-16 日)

    2009 年12 月10—16 日,“中心”访问学者、中国道教学院的孟至岭道长为上海音乐学院的师生们分别进行了题为《道教科仪与道教音乐》、《如何书写道教及其文化——来自道内人的观感》以及《道教信仰与道教音乐——一个出家人寻访道教音乐的经历》的专题系列讲座。

    专题系列讲座之一:《道教科仪与道教音乐》

    刘红 教授首先热情地介绍了参加这次活动的各位道教界人士、本院师生以及本次活动的相关内容。并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 任韩锺恩 教授致辞。 韩锺恩 教授高度评价了这次活动的意义。他认为这样的道教研讨活动跟我们的科研与教学以及学科建设紧密结合,使我们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当中,有意识地了解了传统文化在音乐构成中的作用和价值。另一方面,道教文化在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举足轻重。

    孟道长从一个出家道人的角度,就道教科仪的内容、指向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介绍。同时,孟道长还从道教以及道教科仪的本质来看道教音乐的本质,谈论了他对道教仪式与道教音乐的看法和认识。他指出,道教音乐的根本是道教科仪,而道教科仪的根本内容则是修身与教化。音乐最根本的东西是精神层面的“道”。

    专题系列讲座之二:《如何书写道教及其文化——来自道内人的感观》

    讲座前,“中心”常务副主 任萧梅 教授首先表达了她对孟道长的欢迎和感谢。她认为我们能够听到来自道内关于书写道教及其文化的观点,这对于民族音乐学中“局内人”、“局外人”立场和视角的交汇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此场讲座,孟道长从田野考察的表面性、文献考证的局限性、学术的立场与“政治”以及有关唯物唯心问题等四个方面,谈及了“局外人”在道教音乐的某些相关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他指出,要真正了解道教音乐及其文化,不能仅从表面现象出发,而是要通过“参悟”来体会道教文化的真谛。所以他强调研究要“研”其“性理”,“究”其“根本”,追求客观、严谨的治学态度。

    专题系列讲座之三:《道教信仰与道教音乐——一个出家人寻访道乐的经历》

    第三场讲座,孟道长以自己的体悟对道教音乐作了“以科范为前提,以信仰为根本;以诚默为运用,以灵验为功成”的概括和总结。孟道长认为:事实上,道教“科仪”并不是道教最核心、最根本的层面。道教思想的精髓是道教的“信仰”,如果没有信仰的支撑,也就不可能成就道教的“科仪”。

    同时,他指出,道教音乐的主要特征不是张扬和外显,其真正体现的是一种“庄严”之气,这其中并含有“内、外”两个层次。此外,讲座中孟道长还结合自己的采风经历,从道内人的角度,对曾采录过的道教音乐与在场的师生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通观整个孟道长的讲座,他对道教信仰的虔诚纯净、作为“局内人” 而对道教音乐的丰富体验,以及浸染道家学说而成就的颇具“局外人”般的冷静、智慧与超然,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让我最受启发的是,他在讲座中常常强调:“道教音乐不是道教最根本的东西”,这句看似与本次讲座的主题不完全一致的话,正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主讲人对道教音乐乃至道教信仰深刻而精确的了解。孟道长认为,在没有道教信仰、道教科仪的前提下,道教音乐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真正的意义便难以显现。由此可见,道教思想精髓对道教音乐来说有着何等的重要性。诚如 刘红 教授在讲座结束前所说的,孟道长的三场讲座,看似相对独立,但事实上有着内在的逻辑性与连贯性,从第一讲“道教科仪与道教音乐(道教音乐的理念)”,到如今用具体的、形态化的分析予以呈现,还有第二讲涉及的“道内人、道外人之间如何理解道教音乐及文化”,又将上述理念与实际的道内、道外产生的现象进行了说明。

    邀请一位出家道长作为访问学者到高等音乐学府作系列学术讲座,此为首次。孟道长博学多才,不同凡响,观点独到,几场讲座均得到师生们的普遍赞扬,效果彰显。此举也为“中心”将来更多更好地不拘一格,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传统文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心”承办“觉囊·梵音古乐”展演活动(2009 年12 月14 日)

    2009 年12 月1 4 日下午3 时,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发起、上海普通高校人文社会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负责承办的“觉囊·梵音古乐”的巡回展演在上海音乐学院学术厅举行。千年藏传佛教觉囊派“梵音古乐”首次走出古刹,清净深满的梵呗唱赞,给在场聆听的师生以非同寻常的体验。

    展示开始前,“中心” 萧梅 教授向本次活动的主办方、近30 位觉囊僧人及在场师生致辞。她特别结合“中心”所举办的相关道教音乐活动说道:“今天是个有缘的日子。上午中国道协的孟至岭道长刚刚就道教文化的书写做了一个精彩的讲座,下午我们又迎来四川壤塘县藏传佛教觉囊派的梵音古乐。上午、下午,法门不同,但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觉囊教义以‘他空见’为核心,以时轮金刚为立宗修法,在觉囊派九传弟子于十四世纪撰写的《山法了义海论》中,阐发‘他空见’为‘一切法空性胜义谛’,是常、恒、不变的。此不变,即法自身的三宝和遍住一切动静世界的天众。然而,要识此常住和不变,只有次第修行,以现证法身。这让我想到上午孟道长所谓修行的‘降心化性’与禅宗的‘明心见性’之间的关系。那么今天的梵乐,就是在场经过数年闭关修行的僧众们的见证。”

    萧梅 教授认为,“上午孟道长借庄子谈到音乐的境界时说,十二律吕或为人籁;自然之声或为地籁;而天籁则升华于有形有声之上。那么,无论是道家的轻微淡远,还是时轮金刚的深满圆觉,其至性皆常恒不变。为此,作为这场音乐会的承办单位,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特别请我院的书法家 奚爱茗 教授撰书一幅‘慈悲为怀、利乐有情’。祝梵乐圆满,大家吉祥。”

    “民歌与道乐”—— 陕北佳县白云观道士活态演示(2009 年12 月18 日)

    2009 年12 月18日, “中心”举办的“蓬瀛道教音乐研究基金”另一系列活动,由陕北佳县白云观十二名道士,为上海音乐学院师生作了课堂现场道教音乐演示。演示分三场于上午十点至十点半;下午一点半至两点;三点半至四点进行,部分教师、研究生以及不同专业、年级的本科生观看了演示。

    演示活动由 刘红 教授主持。演示包括三个板块的内容:开场以道教特色浓厚的由铛镲、铙钹、双星、鼓等法器演奏的《流水板》及《慢板十方韵》作序;中间,唱奏相间地演示了经韵《三圣赞》;最后由笙、管、海笛与众法器配合演奏了一串《曲牌联奏》作结。

    此次演示活动受到了师生们的肯定和赞扬。音乐学系 黄白 教授表示:“将深山的道士们请到学校的课堂里来作这样直观的演示很不容易,对多样化教学十分有益,值得提倡。”

    “中心”开展2010 年度研究课题征集工作(2009 年12 月20 日)

    自“中心”成立以来,已于2008、2009 年开展两期课题征集,以仪式音声的地域性和跨地域性“个案研究”及“宏观比较”两大方向并结合以往地域卷本进行规划,批复子课题近50 项,课题承担人涵盖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国内主要音乐学术科研机构。

    2010 年,“中心”希望与海内外学者继续保持密切的学术合作,以推进本领域研究纵深发展,特面向学界公开征集研究课题。本次课题征集,将继续秉持“中心”传统,以音乐学为定位,就仪式中的音声为直接对象,以研究专题为主要招标原则,以专题协调人负责制为组织形式进行招标。

    2010 年度的课题招标专题包括1:葬仪中音声所体现的宇宙观和社会价值观【包括个案研究及比较研究】;2:迷幻状态与内观境界中的仪式音声【包括中外文献研究、个案研究与比较研究】;3:道教正一派科仪音乐的地域与跨地域因素【个案研究】。

    《民族志与四对关系》——北京大学 王铭铭 教授举办学术讲座(2009 年12 月21 日)

    2009 年12 月2 1 日下午,应上海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之邀,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于上海音乐学院重点学科会议室,举行了名为《民族志与四对关系》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萧梅教授主持,到场的还有刘红教授,以及上音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部分音乐学系的本科同学。

    在讲座中, 王 教授主要就“关系体的民族志”中内外、上下、左右以及前后“四对关系”进行了详尽的阐释。同时,针对“民族志写作”, 王 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从本质上说,这并非讨论“写作水平”,而是面对民族志的研究,研究者究竟对对象进行到何种程度的把握,即其所说的“贯通”,而到真正贯通的境界,民族志的写作就是一门艺术了。

    萧梅 教授赴越南参加“福寿Xoan 歌唱国际研讨会”(2010 年1 月14 日-18 日)

    2010 年1 月14-18 日在越南河内和福寿省举行了为期4 天的“富寿Xoan 歌唱国际研讨会”和“Xoan 国际文化之夜”活动。此次活动由越南文体旅游部和越南音乐研究所及福寿省人民委员会主办,形式多样,包含国际研讨会(主要围绕Xoan 歌唱的历史、文化和表演方式,与世界其他国家相类的音乐类型、艺术形式进行比较)、文化之夜(在红螺寺举行Xoan 的歌唱表演并有专家进行讲解)、交流访问(针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参会代表)等。

    Xoan 歌唱是越南福寿地区的一种传统演唱方式,并与当地民众对“河流”的崇拜信仰相关。围绕这种在正月举行的传统庆典仪式具有众多的演唱曲目和丰富的舞蹈形式,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但现仅存在于资料及年长老人的记忆中。Xoan 正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CSCO)申请提交列入急需被保存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国际研讨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受邀参加国际研讨会的有来自法国、德国、奥地利、马来西亚、泰国、老挝、印尼、塞浦路斯、韩国和中国的11 位学者,“中心”常务副主任、音乐学系 萧梅 教授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在研讨会上作了题为“Xoan Singing and Chinese Singing styles”的发言。

    常熟“十番锣鼓”民间艺人向“中心”捐赠珍贵乐谱(2010 年1 月16 日)

    2010 年1 月1 6 日,“中心” 刘红教授、音乐学系郭树荟副教授以及上海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等一行八人赴苏州参加了由苏州市文联主持的 “春和堂《十番锣鼓》乐谱移送仪式”。活动中,常熟民间艺人、“春和堂”传人吴锦亚向“中心”捐赠了其家传四代的珍贵乐谱。来自上海、苏州、常熟的多文化界、音乐界人士也出席了此次活动,并就“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展开了热烈的研讨。

    法国国立东方语言学院庄雪婵副教授访问、交流(2010 年2 月1 日)

    2010 年2 月1 日,刘红教授在“中心”办公室接待了来自法国国庄雪婵教授主要从事人类学、语言学研究,并曾在中国许多地方从事田野工作。在交流活动中,“中心”数据中心副主任刘红教授向庄雪婵教授介绍了中心研究情况,并代表“中心”向庄雪婵教授赠送中心出版的部分研究成果。庄雪婵教授对中心的研究思路、发展状况表示赞赏,并表示希望今后能有机会与“中心”开展进一步的交流合作活动。

    “中心”接受英倩蕾(Catherine Ingram)博士为访问学者(2010 年2 月1 日)

    2009 年11 月,“中心”正式接受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音乐系英倩蕾(Catherine Ingram)博士后及访问学者申请,访问时间为2010 年2 月—8 月。

    “中心”完成2010 年度课题招标审核工作(2010 年3 月7 日)

    2010 年3 月 7 日,“中心”根据课题申报者所填写的初步研究计划,并按照相关程序对所有申请书进行审批,最终审核结果如下:

    一、《长江流域汉族聚居地区丧葬仪式音声的个案与比较研究》

    课题负责人:曹本冶

    课题执行协调人:齐琨

    课题小组研究员:齐琨、李萍、廖松清、罗亮星、米特、戎龚停、汤光华、杨采芳年期:二年

    二、《迷幻状态与内观境界中的仪式音声》

    课题负责人:萧梅

    课题执行协调人:萧梅

    课题小组研究员:萧梅、吴宁华、孙航、杨玉成、吴珀元、刘桂腾、杨赛、高贺杰、黄羽、徐欣、魏玉鲲、吴华强、陈黛莹

    年期:三年

    三、《道教正一派科仪音乐的地域与跨地域因素》

    课题负责人:刘红

    (1)《道士村中的传承:关于湖南省冷水江市金竹山乡杨源村道教科仪与音乐的调查与研究》

    课题研究员:齐琨

    年期:二年

    (2)《江西赣州正一道“九皇会”科仪音乐研究》

    课题研究员:蒋燮

    年期:二年

    (3)《上海崇福道院科仪音声与江苏海安、句容民间火居道士科仪音声交互作用研究》

    课题研究员:吕畅、于长军

    年期:二年

    (4)《上海钦赐仰殿宫观祝愿仪式音声的考察报告》

    课题研究员:于长军、吕畅

    年期:一年

    ● “中心”面向全院师生开放“仪式音乐”资料室(2010 年3 月12 日)

    “中心”于2010 年新学年开学之际,面向全院师生开放图书馆楼607“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资料室。“中心”资料室藏书千册,适应读者对仪式音乐等资源的需求,并为在校师生提供了查阅文献资源的服务平台。

    ● 萧梅 教授与“中心”课题研究员吴珀元赴云南西双版纳参加第三届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2010 年3 月12 日—17 日)

    2010 年3 月12-17 日,“中心”常务副主任萧梅教授、“中心”课题研究员吴珀元(在读博士生)赴云南西双版纳,参加第三届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Third Mekong Sub-regional Seminar on Traditional Medicine)。本次交流会由云南中医学院、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西双版纳州卫生局主办,会议在传承、创新、合作、发展的主题下,以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学与传统药用植物的学术经验交流合作为方式,开展传统医药研究;以传承与创新传统医药精髓为主要目标,形成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网络,共谋各国传统医药合作与发展之路。参加交流的有云南、广西的壮、傣、藏、彝、瑶、佤、汉等民族,以及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的民族医药专家。

    “乐(yue)者乐(yao)也”。在中国的传统中,音乐与医药的关系自古以来便以“身心合一”的整体观及其实践,体现出深厚的渊源与关联。本“中心”基于各民族的仪式音声研究中普遍涉及的“信仰医疗”现象,希望从“医疗民族音乐学”的角度,扩展研究领域。“中心”参会人员在这次交流会中,重点考察了佤族的“断米”诊疗和源自小乘佛教的傣族“口功”接骨治疗、泰国的口功“敲木”治疗,并对西双版纳州傣医院和景洪市嘎栋乡的“口功”治疗进行了田野采访。

    在交流会上, 萧梅 教授与云南中医学院民族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 任郑进 教授、 张超 教授进行了跨学科研究可行性的探讨和交流。结合音乐的医疗传统深植于民众的生活中,并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有着不同的传承和表现方式。因此,双方共同认为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众多的少数民族文化,其“音乐-信仰治疗仪式”资源亦非常丰富。就此,双方达成了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信仰治疗仪式的调查与研究,发掘和整理能够为未来医学发展提供智慧的民间思想和实践的初步跨学科合作意向。

    ● “中心”成功举办首届“课题研究工作坊”(2010 年3 月20 日)

    2010 年3 月2 0 日, “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 在上海音乐学院教学楼贵宾室举办了2010 年度“课题研究工作坊“。参加这次工作坊的有中心主任曹本冶教授、常务副主任萧梅教授、数据中心副主任刘红教授、《大音》学刊编辑部齐琨研究员以及各位中心的研究员等。

    工作坊由“中心” 刘红 教授主持。具体议程包括:1) 曹本冶 教授对“仪式中音声研究的定位、取向、概念和方法” 进行全面的梳理和讲解。并强调了此次工作坊的主要目的和意义。他指出,将各位研究员聚集一堂,主要是希望大家就仪式音乐研究的方向有个共识,并有一个统一的、较为明确的研究取向。同时,他也希望能使大家在“仪式研究”中,就学科的定位有更多的“归属感”,并努力使我们的工作能在中国的音乐学建设中有所贡献。2) “田野作业与资料整理备忘”。 萧梅 教授就与各位研究院签订的课题合约中所涉及各类考察资料的规格做出进一步的说明。3)“行政问责备忘”。 萧梅 教授进一步说明“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中的课题管理、田野资料要求以及出版标注等相关问题。4)“中心”与研究员签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科研课题协议书”。5)三个专题研究小组进行沟通和协调。

    此次工作坊为切实推进各课题研究工作有效、有序地进行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参与课题研究的研究员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探讨的机会。工作坊圆满结束。

    ● “中心”将与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举办“两岸三地民族音乐学论坛”(2010 年3 月20)

    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上海音乐学院“中国仪式音乐研究中心”将于2010 年3 月20 日,与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联合主办,联合举办 “流”与“变”:全球视野下本土音乐资源之诠释——两岸三地民族音乐学论坛。此次学术交流活动以促进两岸三地本土音乐为主要内容的中华文化的互动交流;发挥两岸三地各有所长的学术优势和特色,在全球视野下对本土音乐资源进行当代诠释的学术活动为宗旨。探索和讨论如何提高和发挥本土传统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软实力,为传统音乐文化及其价值的保护、发扬探索新路。

    ● 《大音》学刊(第三卷)学刊目录

    目前,中心学刊《大音》(第三卷)已完成编撰工作,近期将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本卷主要内容如下:

    学术文萃

    蔡宗德    印尼爪哇地区伊斯兰宗教医疗体系与宗教灵修唱誦:一个医疗民族音乐学的分析研究

    杨民康    云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南传佛教音声型态的初步比较

    陈 超     溱潼九月十六都天盛会田野纪实

    廖松清    “奉化吹打”辨析

    马韵斐     靖江做会讲经仪式音乐程式内外之解读

    红 梅      呼伦贝尔巴尔虎蒙古博“希图根·塔嘿乎”仪式音乐考察

    黄慈贴     平阳县娘娘词仪式

    王新磊     山东临清清真某寺“五时拜”、聚礼诵经音调考察研究

    楚 卓  谭景团 歌唱是双倍的祈祷——论广西天主教弥撒仪式、追思仪式及其音乐

    讲座访谈

    第二届“大音讲坛”

    史蒂芬·韦德(Stephen Wild):澳大利亚原著民的仪式与节日庆典(Ceremonies and Festivals of Indigenous Australia)

    第二届“大音讲坛”圆桌会议综述

    述 评

    徐 欣 西方视野下的泛音歌唱研究

    李 萍 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研究综述

    译 丛

    Anthony Seeger 著 苏雅的声音艺术:从言语到歌唱 许硕文 高贺杰 译

    【注:本卷所收入文章以最终发表为准】

    ●【项目报告】

    “中心”09 年度部分科研课题结题通告

    1、《山东聊城丧葬仪式音乐中的社会性别研究——以莘县、东昌府区吹打乐班中的女性乐人为对象》

    课题编号:A101

    承担人:杨采芳(中国艺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 齐琨 博士指导

    ● “中心 ”2010 年度获批课题汇总

    一、《迷幻状态与内观境界中的仪式音声》及子课题

    1、中外文献研究:

    1.1 中国古代相关文献汇编与述评

    承担人:杨赛(上海音乐学院公共基础部副研究员)

    1.2 中国地方民俗相关文献汇编与述评

    承担人:黄羽(广西非物质遗产中心助理研究员)

    1.3 英语文献中“音乐与迷幻”研究性文献编译与述评

    承担人:吴珀元、高贺杰、徐欣、陈黛莹(上海音 乐学院 博士研究生、“中心”秘书)

    2、个案研究

    2.1 专题性个案

    2.11《广西融水县滚贝乡红瑶“阴鬼师”调查研究》

    承担人:吴宁华(中央音 乐学院 博士研究生、广西民族学院音 乐系副 教授)

    2.12《广西防城壮族“偏人”中的“天婆”祭仪调查研究》

    承担人:孙航(陕西师范大学音乐系副主任、副教授)

    2.13 《云南傣族“摩雅”(傣族民间医生)“口功”治疗调查》

    承担人:吴珀元(上海音 乐学院 博士研究生)

    2.14 《湘西苗族“跳仙”仪式音乐的调查与研究》

    承担人:魏育鲲、吴华强(湖南省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副教授)

    2.2 普查性个案

    2.21《广西、云南中越边境壮族“巫乐”普查》

    承担人:萧梅、黄羽(上海音 乐学院 教授、广西非物质遗产中心助理研究员)

    3、比较研究

    3.1 族群内部的跨地域比较

    《广西壮族“做天”与“做魔”仪式音声的比较研究》,该课题建立在对广西布偏和布央支系的个案研究基础上。

    承担人:孙航、萧梅

    3.2 不同民族之间的跨地域比较

    该课题以东北少数民族的萨满教仪式音声为比较对象。课题建立在刘桂腾、杨玉成、高贺杰等人就满族、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蒙古族萨满仪式音声的已有研究基础上。

    承担人:杨玉成、刘桂腾、高贺杰

    3.3 相类属性的远距离跨地域、跨民族比较该比较的对象以信仰仪式中的执仪者需在仪式中靠迷幻状态走其“巫”路完成执仪过程的特点为“相类属性”进行远距离跨地域、跨民族比较。课题将在个案和综述的基
    础上,以东北萨满与被诩为“南方萨满”的壮族“巫婆”(天婆、魔婆等)以及湘西苗族“仙娘”为比较对象。

    承担人:萧梅、魏玉琨等

    二、《长江流域汉族聚居地区丧葬仪式音声的个案与比较研究》及子课题

    1、《湖北省石首市“跳三鼓”丧葬仪式音声个案研究》

    承担人:李萍(上海音 乐学院 博士研究生)

    2、《富阳地区丧葬仪式中的吹打乐研究》

    承担人:廖松清(上海音 乐学院 博士研究生)

    3、《四川大邑县汉族丧葬仪式与音声研究》

    承担人:罗亮星(四川师范大学助教)

    4、《重庆巴南区汉族丧葬仪式与音声研究》

    承担人:罗亮星(四川师范大学助教)

    5、《苏北地区丧葬仪式音声个案调查报告》

    承担人:米特(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6、《皖北葬仪音声研究——以阜阳地区为例》

    承担人:戎龚停(安徽阜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7、《宁都客家丧葬仪式音声的考察研究》

    承担人:汤光华(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8、《地方性音乐对民间信仰的建构——以江西宜春市丧葬仪式个案研究为例》

    承担人:杨采芳(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三、《道教正一派科仪音乐的地域与跨地域因素》及子课题

    1、《道士村中的传承:关于湖南省冷水江市金竹山乡杨源村道教科仪与音乐的调查与研究》

    承担人:齐琨(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2、《江西赣州正一道“九皇会”科仪音乐研究》

    承担人:蒋燮(中央音 乐学院 博士研究生)

    3、《上海崇福道院科仪音声与江苏海安、句容民间火居道士科仪音声交互作用研究》

    承担人:吕畅、于长军(上海音 乐学院 博士研究生)

    4、《上海钦赐仰殿宫观祝愿仪式音声的考察报告》

    承担人:于长军、吕畅(上海音 乐学院 博士研究生)
       

    分享到:


  • 文章录入:女口月责任编辑:m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