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音乐学方向)简介

     

    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学科经认真申报和严格审批,自1996年起成为上海市教委的重点学科(第三期)之一,学科带头人为著名中国音乐史研究专家陈应时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随后5年,本院的音乐学学科在已有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提高音乐学专业的研究水准和教学质量,启动了《音乐学现代化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这一中心研究课题,先后申报三个子项目的课题研究立项,包括:由陈应时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负责的《计算机古谱解译程序》、江明惇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负责的《齐鲁民俗音乐研究与多媒体演示系统》和陶辛教授负责的《计算机音乐形态思维研究》。通过这些研究项目的实施,加快了现代计算机技术与音乐学研究的结合,在促进本学科发展的同时,为使本学科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社会化的文化产品积累了经验。

    基于上海市教委第三期重点学科的发展经验,我院的音乐学学科乘胜前进,在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2002年初与我院的作曲理论学科(音乐音响工程)联手,再度申报成功,被批准为上海市教委加大力度扶持的重点学科(第四期),学科带头人为杨燕迪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2002年至2005年,本学科拟以学科建设总体目标为蓝图,在科研工作中以《当代社会与音乐文化建设研究》的中心课题为切入口,通过建设“音乐与社会学术研究中心”的学科基地,带动学科梯队优化和学科辐射力的增强,一方面触及当代都市文化中最具活力和备受关注的音乐现象,另一方面从基础理论的层面对中外各种音乐现象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研究。本学科希望通过中心研究课题的带动,为中国和上海的音乐文化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为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有关社会音乐文化建设或大型音乐文化活动提供决策和操作层面的咨询服务。同时,对相关的传统基础理论进行改造和更新,并根据社会音乐文化建设和本院教学的实际需求,孵化、培育出若干个新的学科分支,以建立起既与国际相关学科接轨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学科理论体系。

    目前,本学科得到了来自上海市教委和学校两方面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音乐与社会学术研究中心”已经初步建成,投入使用。已经启动(有的已经完成)的科研项目包括:陈应时教授负责的《敦煌乐谱的解译和论证》、洛秦教授负责的《心&.com――世界音乐人文叙事》、钱亦平教授负责的《西方音乐体裁形式的演进》、赵维平教授负责的《中国音乐文化东流日本的研究》、沈旋教授负责的《古典音乐断代史研究》、孙国忠副教授负责的《交响音乐艺术史研究》、杨燕迪教授负责的《音乐学新论――世纪回眸与学科展望》、杨大经特约研究员负责的《音乐和表演艺术管理》、汤亚汀教授负责的《城市音乐文化:变化与多元的景观》、李诗原特约研究员负责的《中国新音乐批评导论》等。今后将要启动的项目还包括:《中国传统音乐与社会》、《流行音乐研究》、《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史研究》等,以及对推动本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外音乐学名著译丛等。

    预计,通过新一轮的重点学科建设,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学科在梯队结构、科研能力、教学体系、社会服务面和文化辐射力等方面都必将步入更高、更新的境界,真正成为我院“办一流音乐教育,创国际先进水平”(江泽民同志在我院70周年校庆之际的题词)的智力支撑与理论平台。

    分享到:


  • 文章录入:webmaster责任编辑:admin
    关于 的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热图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