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民族志第十一周讲座课综述
任课老师:Marina Peterson 教授
时 间:2013年12月13日 10:00-11:30
地 点:上海音乐学院中楼214
综述记录:王雅婕
课程:音乐民族志(第十一周)
主要内容:
参与与观察:聆听和体现(Participant-observation: Listening and embodiment)
本周必读文献:
Mauss, Marcel. 1973. Techniques of the Body. Economy and Society 2(1):70-88.
Peterson, Marina. 2010. Performing L.A. In Sound, Space, and the City: Civic Performance in Downtown Los Angeles.Pp. 76-103.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本周民族志课程的主要内容围绕着如何记写田野笔记(field note)来进行,而田野笔记的记写可以说是民族志书写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Marina Peterson教授在课程的开场,便首先引述了一段自己在参与表演时的一个详实的田野笔记记写实例。而这个演奏经验的详细过程在Performing L.A. In Sound, Space, and the City: Civic Performance in Downtown Los Angeles一文的第85页当中,也有详细的记载。
Marina Peterson教授参与演奏的这首歌曲名叫《街道的代码》,她分别介绍了演奏这首歌曲时所使用的乐器、每个声部的进入情况、乐器的演奏技巧、在第几小节发生了怎样的声响变化,运用了什么方式进行变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类型,具备怎样的功能、音响合成的过程等内容,其中不仅对于我们很难理解的一些诸如音乐采集器等专业术语做了详细的解释,也同样对排练的过程、演奏者与听众的互动反应、演奏时手指肌肉的运动方法、装饰音的演奏方式等我们习以为常的演奏过程做了充分的说明,比如:
“乐曲的结尾要非常干净利落,排练的话就意味着不能采用颤音的演奏方法,而只能用持弓的手臂从头至尾以同样的方式演奏出来,演奏的声音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用力击打,右臂必须保持积极活跃的状态,持弓的手臂要比原来更为紧张一些,这有用这样的方法才能够发出正确的声音。”
“指挥对于乐器在休止的时候还发出声音这一点很不满意,要求所有的声音都消失。因此,我们就要把手放在琴弦上,但是乐器还是有声音,这是D弦发出的声音,因为D是空弦,所有弦线演奏时,D弦都会跟着共振,因此我们的左手应该手指并拢,盖在琴弦上,保证弦停止震动,不发出余音。”
可见,Marina Peterson教授对于这次表演经历的记写非常细致入微,她从观察的方式来研究音乐,不单单记录自我,也将其他人的情感准确地记录下来,从这个实例的感受和学习当中,我们对田野笔记的记写有了初步的认识,紧接着,Marina Peterson教授又将学生们的表演田野笔记展示出来:
1、李伊文:学习演奏潮州筝音乐。
2、李 亚:聆听江南丝竹演奏。
3、钟隽迪:学习昆曲《玉簪记•琴挑》。
4、朱腾蛟:学习演唱蒙古族长调。
5、关齐越:演唱甘美兰。
并一一对这些表演实践的记写进行了点评,询问大家哪里还有可能进行更为详细的记写。比如李伊文在“吟、揉”等技法具体所指上可以更花笔墨,李亚在解释什么是二胡高把位等术语上可以跳出自我的知识体系背景,当做陌生的东西来记录。钟隽迪在记录中可以更多地描写嘴巴是怎么动的,“大嗓”和“小嗓”的所指等。
指导学生们在田野笔记的记写时,应该让自己跳出来,或者是拉大距离观察,切记要避免直接从自己的知识框架中总结出一种概括了的结论来,也不要把自己的感觉写出来,而是要把你的动作写出来,尽可能地包含更多实际的、具体的信息。因为,在有了丰富的信息之后,我们才可以知道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便于事后对其进行更为理性的分析,避免花很多时间进行修补。
Marina Peterson教授还指出,对声音表演过程的记写,可以说是一种自发性的民族志研究方法,实际上我们可以有两种非常有趣的方式,作为一种参与者来体验不同乐器的演奏,以及和乐队成员合奏的过程。其实在这种情况下,做的是一种文化的工作,体现成员之间是如何交流的,大家可以用民族志的耳朵来听音乐。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家从比较远的地方来看对东西,不能有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要把距离拉大,从远处来看。实际上这是民族志研究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你可以从专业性的角度,也可以从初学者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最后,用Marina Peterson教授的一句话来概括今天这堂课的心得:在田野笔记的记写中,你的功能其实是跟摄像机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