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锺恩出版物目录

     

    本人主要从事研究工作包括:音乐美学,音乐文化人类学,音乐哲学人本学,音乐批评,以及当代音乐与相关历史研究;自1985年至今,已出版著述135万字(6本),已发表文论300余万字,已编著书籍、学刊等出版物800余万字,待出版著述70余万字(3本)。

     

    【已出版专著】

    §《音乐文化人类学》(与萧梅合作),20万字,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11月南宁版。

    §《临响乐品:韩锺恩音乐学研究文集》,30万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年11月济南版。

    §《音乐美学与审美》,20万字,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12月台北版。

    §《音乐美学与文化》,20万字,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1月台北版。

    §《音乐美学与历史》,20万字,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年2月台北版。

    §《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5万字,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target="_blank">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7月上海版。

     

    【待出版专著】

    §《少年乌托邦——知识分子文化备忘录》,30万字。

    §《音乐审美百题》(暂定名),15万字。

    §《“詩意地居住”——一個烏托邦少年的人文守望》,25万字。

     

    【主要学术文论】

    §《对音乐二重性的思考——人的物化与物的人化》,《音乐研究》1986年第2期。

    §《“新潮”音乐的“来路”与“出路”》,《艺术广角》1988年第5期。

    §《原生文化方式及其相应的音乐审美发生》(与人合作),《艺术论丛》第8辑。

    §《提前报告:中国音乐美学备忘录》,《中国音乐年鉴》1989卷。

    §《不断涌现并与我共在——关于一种研究思路的自解》,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target="_blank">《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第1、2期。

    §《释[Aesthetics]并及音乐美学“论域”建构》,《音乐学习与研究》1990年第4期。

    §《第三“中国音乐学”界及其历史选择》,《黄钟》1990年第4期。

    §《关于民俗音乐研究的三个比较》,《音乐探索》1991年第2期。

    §《“世纪末”体验:音乐的解体与重生》,《中国音乐年鉴》1990卷。

    §《关于宗教与音乐关系研究的“取域”与“定位”》,《中国音乐学》1991年第3期。

    §《词与义:关于[现在音乐美学论域]及其[人与人相关]命题之[术语/概念体系]的读解与批判》,(台湾)《社会科学:中国文化》第四期(1993年12月)。

    §《“人的物化与物的人化”→“人与人相关”——关于“音乐美学”向“音乐文化人类学”的转移》,《艺术论丛》第4期。

    §《人与人相关——关于音乐美学哲学基础及其他的读解》,《现代乐风》第9期(号外版)。

    §《音乐美的构成方式——音乐美学对象总体构想Ⅱ》,《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

    §《当代音乐的深度模式:[自然的人文化]》,《音乐探索》1992年第4期。

    §《今史辨:20世纪国乐思想的从新定位》,(香港)《中国新音乐史论集》“国乐思想”(1993年出版)。

    §《当代文化深度模式拆解——20世纪中国音乐话语系统的两次失语》,《美学与文艺学研究》1993年第1辑。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关于(当代)史料的澄清与辨析》,《中国音乐年鉴》1993卷。

    §《[音乐美学]的[取域/定位]——关于[AESTHETICS]的[语言/逻辑]读解》,《乐府新声》1994年第1期。

    §《[3R]/[2+1]:音乐文化发生的不同方式志》,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音乐学文集》(1994年)。

    §《文化宿命?无语状态下的当下中国音乐文化》,《东方丛刊》1994年第1辑。

    §《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当代音乐——人与文化物何以约定》,《文艺研究》1994年第4期。

    §《绞断母语环链之后……能否继续文化颠覆?——[新潮]·[新潮]之后·[后新潮]断想》,《今日先锋》第2辑。

    §《叙事话语的拆解与重建同位共作——关于当下新音乐问题的叙事、辨析及其再度诘问与辩难》,《中国音乐年鉴》1994卷。

    §《你知道吗?一个知识分子的叙事与追问……——中国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音乐学院名誉院长贺绿汀教授采访纪实及其印象与联想》,《中国音乐年鉴》1994卷。

    §《当前人何以为音乐文化立约——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音乐问题》,(台湾)《社会科学:中国文化》第六期(1995年)。

    §《世纪报告:当下中国音乐美学研究的话语系统与叙事结构》,(香港)《民族音乐研究》“中国音乐美学研讨会论文集”(1995年出版)。

    §《当下新音乐叙事话语的拆解与重构——关于新音乐问题的再度诘问与辩难》,《中国音乐学》1995年第1期。

    §《音乐学学科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报告》(与人合作),《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动态》1996年第1期。

    §《现代家族荣誉何以恪守远古家园诺言——“摇滚文化”撕开人文化帷幔,拆除人工藩篱在粗暴中突进》,《今日先锋》第3辑。

    §《当下人文生态及其文化工业语境——当代音乐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约定的历史承诺》,《交响》1995年第3、4期。

    §《汪洋、孤岛和小舢板——从当代音乐状况看不同文化形态的异质相间与耦合互动》,《文化评论》第一辑。

    §《意识形态假象与人文约定——关于当代音乐文化的历时性与当下性问题》,《外国美学》第13辑。

    §《“史”辨,“理”论。——中国音乐学学科建设之今典》,《中国音乐年鉴》1995卷。

    §《“人,诗意地居住”——音乐存在方式的人文学叙事》,《艺苑》1996年第3期。

    §《雅俗文化:主次耦合,且互动制衡——兼及人文知识分子所为》,《中国青年研究》1996年第3期。

    §《英雄徽纹·人之初·上帝即自然——“追星族”之审美追求及其人文取向》,《上海艺术家》1996年第4期。

    §《礼乐作为人文制度,并由此标示古典与今典》,《交响》1997年第3、4期。

    §《架构可持续发展框架——再及跨世纪中国音乐学学科建设》,《中国音乐年鉴》1996卷。

    §《别一种狂欢:“九七”之前的最后一个圣诞节——一九九六年末香港之行报告》,《中国音乐年鉴》1996卷。

    §《关于心理学及其音乐问题的若干思考》,《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对音乐分析的美学研究——并以“[Brahms Symphony No.1]何以给人美的感受、理解与判断”为个案》,《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音乐审美方式的[形而上学]导论》,《艺苑》1997年第2、3期。

    §《[语言/符号/信息]与音乐美学》,《艺苑》1997年第4期。

    §《叙辞今典/音乐审美意向,并意向叙辞先验还原》,《音乐人文叙事》1997创刊号。

    §《通过“知识架构”,并产权与安全——三论中国音乐学学科建设》,《中国音乐年鉴》1997卷。

    §《主体意向设入,客体存在还原——关于音乐存在方式与音乐审美意向研究的复合叙事》,《人民音乐》1998年第1、2期。

    §《根语,别一种人文诠释——兼及21世纪音乐文化前瞻》,《艺术广角》1998年第6期。

    §《音响媒体被极度关注之后,旋律的当下处境,以及选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学刊》1999年。

    §《百年音乐》,《北京晚报》1999年2月28日。

    §《结构:知识分子与文化主体》,《民族艺术》1999年第1期。

    §《文化狂欢并重返元典——评〈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中华文化画报》1999年第2期。

    §《表现/给出:又一代断层显现——一个正在通过现代“林中路”的新生代》,提交“中国艺术研究院第三届(’99)比较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1999年9月)。

    §《“天命”之年再“乐记”》,《北京日报》1999年9月20日。

    §《中国音乐学学科建设之今典》,提交“纪念杨荫浏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1999年11月)。

    §《交响乐的中国化进程如何进一步推进——对中国交响音乐现状和出路的几则思考》,《人民日报》(海外版)1999年11月18日。

    §《出文化纪:文化现象折返自然本体;通过艺术方式,面对音响敞开,开掘经验资源,复原感性直觉》,《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城市:世界人文地理——知识分子文化栖息生存地带》,《民族艺术》1999年第4期。

    §《直接面对敞开:回到音乐——人文资源何以合理配置》,《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通过诗学策略,驱动音乐学学科建设——音乐人文叙辞今典,并以此设栏》,《天籁》(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书写新的音乐“断代史”》,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target="_blank">《音乐与表演》(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出现代纪”个案研究》,《音乐与表演》(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文化多元与音乐感知结构的完形合一》,《福建艺术》2000年第6期。

    §《何以驱动,并之所以断代——通过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发展逻辑》,(香港)《中国新音乐史论集》“表达方式、表达能力、美学基础”(2000年出版)。

    §《直接面对音响敞开:人文资源何以合理配置——中西音乐文化的美学叙事》,《音乐与表演》(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全球化历史进程与新世纪工作界面——21世纪中国音乐学学科建设的策略与构想》,提交(香港)“中国音乐研究在新世纪的定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1年1月)。

    §《一种生命“仪式”的历史自觉——中国音乐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报》2001年2月3日。

    §《“问题意识”与“前瞻性”预设——由音乐美学学科建设“长时段”叙事所引发》,《人民音乐》2002年2月号。

    §《一个事象,一种眼光:之所以敞开,以至于透亮——读解〈街头音乐: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缩影〉并及其他》,《音乐研究》2002年第1期。

    §《临响,并音乐厅诞生——一份关于音乐美学叙辞档案的今典》,《音乐文化》2001年号。

    §《“音乐试图将音乐作为音乐来摆脱”——几则相关当代音乐的文本阅读及其现象诠释》,《音乐艺术》2002年第2期。

    §《围绕音乐作品研究音乐特性——此文题献钱仁康先生90寿辰》,《钱仁康90华诞暨学术生涯70周年纪念文集》。

    §《狂飙感孕的一代,何以摆脱暗示不再苦行……》,《艺术评论》2004年9月号

     

    【编著出版物】

    §主持编辑(副主编)《中国音乐年鉴》1989卷,文化艺术出版社。

    §主持编辑(副主编)《中国音乐年鉴》1990卷,山东教育出版社。

    §主持编辑(副主编)《中国音乐年鉴》1991卷,山东教育出版社。

    §主持编辑(副主编)《中国音乐年鉴》1992卷,山东教育出版社。

    §主持编辑(副主编)《中国音乐年鉴》1993卷,山东友谊出版社。

    §主持编辑(副主编)《中国音乐年鉴》1994卷,山东友谊出版社。

    §主持编辑(副主编)《中国音乐年鉴》1995卷,河南大象出版社。

    §主持编辑(副主编)《中国音乐年鉴》1996卷,山东文艺出版社。

    §主持编辑(副主编)《中国音乐年鉴》1997卷,文化艺术出版社。

    §主持编辑(主编)《中国音乐年鉴》1998卷,文化艺术出版社。

    §主持编辑(主编)《中国音乐年鉴》1999卷,文化艺术出版社。

    §主持编辑(主编)《中国音乐年鉴》2000卷,山东文艺出版社。

    §主持编辑(主编)《中国音乐年鉴》2001卷,山东文艺出版社。

    §创编并主编《音乐人文叙事》1997创刊号,中国音乐学杂志社。

    §主持编辑《音乐文化》2001年号,文化艺术出版社。  

    分享到:


  • 文章录入:Philip责任编辑:mus
    关于 的资料
    没有相关资料
热图  

没有任何图片资料